眉县古称“眉坞”,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总面积863平方公里,辖9镇1乡,123个行政村,31万人。陇海铁路、西宝高速、法汤高速及西宝中线、南线、关中旅游环线和姜眉公路横贯县境。巍巍太白山雄峙于南,涛涛渭河水潺缓于北,被誉为“西府明珠”。
由于历史原因,眉县信访问题一度时期非常突出,仅2007年度,被各级确定的重点信访老户66户,全年接待群众信访134起。这些信访户特别是老户问题复杂、积留时间长、处理难度大,由于长期缠访各级党政机关,严重影响了机关正常办公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群关系、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眉县纪委监察局结合全县“大接访、大下访”活动的开展,正确剖析、把握新时期信访工作特点,创新思路,情法并重,一人一策,综合施治,通过不懈努力,成功化解了一大批沉积多年的信访问题,全县信访形势得到了根本好转,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取得“三降一升”的可喜局面,2010年,受理群众举报37件,较2007年78件下降56%,接访群众39人,较2007年65人下降40%,越级访、重复访、集体访下降51%,初信初核率上升到92%。眉县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维护稳定工作先进县区,2010年创建为省级“三无县”。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坚持源头预防,工作基础扎实。我们始终把做好信访基础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做到“一全、二清、三灵”。一是网络全。县纪委成立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眉县处理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各乡镇、部门都由主要领导负责,分别成立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专兼职信访干部,县纪委常委会把信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实行季度例会制,专题研究信访工作,指导协调解决信访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登记清。结合我县信访工作实际,指导全县各乡镇、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三薄二单一表”制,即群众来信登记薄、来访登记薄、上级下转信件登记薄;信件阅批办单;信访件查处结案报表。做到制度健全,来信、来访、来电记录清楚,查阅方便,确保了群众“上访有路、告状有门,有事能诉、有怨能申”;三是信息灵。各乡镇、各部门各村均设立了信访信息员,严格落实信访工作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对重大信息实行有事必报、急事急报、特事特报,做到了信息灵、发现早。同时,确定专人负责保证12388举报电话24小时畅通,创办眉县廉政网,开通了信访举报栏目,为有效应对各类信访案件争取了主动。
二、坚持开门接访,工作措施超前。以畅通信访渠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为出发点,实施了全县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率先在全市建成了县级“一站式”信访接待大厅,推行“一站接待受理、直接协调交办、跟踪督办结案、推进事要解决”的运行新模式,安排公检法司等19个县级部门轮流驻厅接访,坚持每天由一名县级领导带班接访,形成制度、持之以恒、雷打不动。对一般性的简单信访问题,由驻厅部门现场予以答复、解决;对驻厅部门解决不了的复杂信访问题,由带班县级领导负责接待和协调处理;对一时难以解决的信访案件和老户问题,由带班县级领导批示立案后,转交相关责任单位限期办理;对接访领导立案转交乡镇、部门的重点信访案件,由信访专员进行跟踪督办,以公开、透明、规范的信访接待机制,把化解信访老户问题的关口前移,使群众真切感受到反映问题有地方说、有理有处讲、有难有人帮,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信访问题,防止久拖不决形成信访老户。同时,把纪检监察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延伸,县纪委常委和乡镇所有领导班子成员都实行接访,共设立接访室11个(其中,县纪委1个,乡镇10个),制作举报箱12个,做到“一个平台受理,多个部门归口办理,纪委跟踪监督”。 开门接访工作实施两年来,领导参与接访230多人次,累计接待来访群众244批702人次,现场直接答复、处理206件,立案转办38件。达到了妥善处置群众合理诉求,把疑难复杂问题解决在基层,维护和谐稳定的综合社会效果。
三、坚持方法创新,工作方式灵活。在全县领导干部接访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细节,坚持“四切入”原则,促使信访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一是从真情切入。带着感情做工作,与上访人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消除对立情绪,通过营造协商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促进案件解决。县纪委监察局要求各点名接访中心把“一起立、二问好、三倒水”作为基本礼仪,做到“真心接访、细心询问、耐心解答”,有效避免矛盾激化升级,缩短了接访者与来访者之间的距离,加深了群众的信任感,催化了信访问题的解决;二是从贴近群众切入。全县接访领导定期深入部门、乡镇、村组和农户进行走访,开通了免费举报电话,建立了网上举报中心,公布了接访领导的联系方式等,消除了群众直接上访的顾虑,又方便了群众上访方式的需要;三是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切入。对由于长期上访,生产生活出现困难的上访老户,从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帮助其走出困境,促其息诉罢访。青化乡田某的小孩因变压器电击失去双臂,经法院判决,已由电力局赔偿损失9万元,但2006年以来,又因生活困难,多次进京上访,要求经济赔偿。包案组结合其生活困难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了当时事故变压器所在村组给其5000元经济补偿,民政部门为其在福利企业安置一份工作,并协助办理“三金”,为其家庭成员办理农村低保的解决方案,本人十分感激,从而息诉罢访;四是从外围关系切入。针对一些上访户思想偏执、疑心较重的实际,在弄清事实真相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上访人周围积极因素的作用,一方面让德高望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做工作,一方面组织老党员、老干部摆事实、讲道理,使本人了解真实情况,接受处理方案。汤峪镇杨某怀疑镇村领导在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中有贪污和挪用公款行为,县纪委协调审计部门先后多次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审计,均未发现任何问题,并多次上门送达审计结论书,但本人固执己见,从1998年开始先后12次赴京上访、50多次赴省上访。包案组给其妻子儿女通报了审计部门的审计结果,让家属了解事情真相,帮助做解释工作;组织村组干部和亲友长辈多次多与其沟通,通过多方努力,使其认同了包案组的调查结果,同意息诉罢访。
四、坚持初核到位,工作程序规范。县纪委监察局把信访案件办理作为工作重点,规范程序,落实措施,严把规范关、实效关、质量关,提高了信访件办理的质量和效益。制定实施了《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度》,要求办理初信初访事项要做到“三快”。即:受理快。规定自受理之日起7天内办好呈批手续,领导批示后一天之内将信访件分流到委局的相关业务室,三天之内转办到乡镇、部门纪委(纪检组)。查办快。一般信访问题办结期限为30个工作日,重要信访问题60个工作日。情况复杂的,经委局主要领导批准,可以适当延长期限,但不得超过80个工作日,并告知举报人延期理由。反馈快。一般情况下在领导审批后三日之内,信访部门要将受理情况向信访人进行第一次反馈,并将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的联系方式告知信访人。调查结束后10日内,责任人要进行第二次反馈,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情况答复举报人。同时,加强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办信办案工作的检查指导,每季度对相关单位信件办理情况抽查一次,提高了办信办案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时效性。2010年县纪委受理群众信访举报37件(次),初核35件(次),全县纪检监察组织立案30件,结案30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2人。
五、坚持责任落实,工作职责明确。为了维护群众利益,确保每个信访群众的问题有人管、有人办,建立健全了县级领导包片、乡镇、部门抓点的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夯实包抓责任。明确由县级四大班子所有领导采取“一对一”的形式,分别包抓1—2个乡镇、部门,严格落实“五包”(包案件、包调查、包处理、包落实、包稳定)、“四定”(定领导、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责任制,包案领导必须与包抓对象见面约谈,定期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案件进展情况。县纪委监察局要求乡镇、部门包抓工作做到“三个实在”:一是领导包案要实在。对上访群众,要真实了解情况,实实在在帮助其解决问题,对已经化解了的信访户要认真做好回访工作,帮助其发展好生产;二是化解工作要实在。对信访老户问题要分析症结,找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既坚持“依纪依法、实事求是”原则,又运用“一案一策”思路,妥善化解矛盾;三是关心帮助要实在。要主动看望、慰问,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用真情感化信访人。同时,把解决信访问题纳入乡镇部门目标责任考核,对重点案件由所属乡镇、部门主要领导负责包抓,限期解决,严格奖惩,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整体工作合力,有力地促进了信访问题的有效解决。
文章来源:眉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