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深化提升年”活动《实施意见》下发后,千阳县迅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按照设定程序,关注细节,加强管理的总体思路,结合实际,积极推行“三公开、四流程、一问责、六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新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推行“三公开”。规定单位的制度、财务和考评进行公开。制度公开就是对各种会议、学习、安全保卫、卫生、政府采购、基建、考勤、档案管理、请假、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进行公开,确保规范办事;财务公开就是对单位年初收支预算、期中和年终财务运行、大额支出提交有关会议决定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审计等情况逐笔公布并征求群众意见,确保阳光操作;考评公开就是对年初确定的考核工作(原则、考核内容及量化计分办法)、年内定期检查记载、年终实施考评(成立考核小组、考核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挂购)情况进行公示,确保公正透明。
二是落实“四流程”。规定单位在议事程序、项目建设、人事管理、政府采购制订明确详细、便于操作的工作流程。议事程序设定16个环节,项目建设设定46个环节,人事管理设定64个环节,政府采购设定38个环节。如项目建设,先由相关人员对项目建设申报立项、项目管理、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竣工验收等5大类46个环节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提交相关会议进行讨论审核,再对监督部门在项目建设中的101个监督职能进行明确,之后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办事指南,确保权力按照设定程序规范运行。
三是实行“一问责”。对贻误工作等失职、渎职行为进行问责。问责中做到“五明确”,即明确范围(各单位均列入问责范围之内)、明确对象(各级领导干部)、明确依据(中、省、市、县有关规定)、明确程序(依照《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明确方式(视存在问题情节,按照组织处理、党政纪处分和司法处理予以问责,其中组织处理有11种)。
四是狠抓“六落实”。为强化群众监督,在新机制执行中提出了纪检信访“六落实”要求,即领导落实(实行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人员落实(认真接待办理群众来信来访)、思想落实(依靠群众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调查落实(深入群众详细了解掌握实情)、处理落实(认真解决存在问题)、效果落实(重视来信来访处理结果的应用)。
“三公开”、“四流程”、“一问责”、“六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重点是过程管理,关键是机制建设,实践证明,新机制将各项制度有机整合,强化了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完善了惩防体系基本框架。
议事程序更加完善。新机制从公开权力风险点、规范办事流程、强化责任追究、狠抓工作落实等方面,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杜绝了以往个别单位重大事项一人说了算的现象,减少了决策的随意性,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2009年制度实施以来,单位管理方面来信来访下降37.5%。
人事管理不断规范。新机制完善了人事管理制度,消除了人情困扰,杜绝了腐败滋生,实现了人事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如在今年5月,推荐省市级教学能手参评人选中,县教体局从兄弟县区聘请了16名省市级教学能手组成了评审组,对参赛的32名选手的微型课进行目标量化、现场打分、就地公示,择优为市局推荐上报了13名参赛选手,受到了作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项目建设资金监管全面加强。新机制使各项资金得到有效监管,维护了群众利益。如在重点项目招投标中,通过招标每个环节公开透明等,确保全县2.78亿元91个项目如期顺利实施,没有出现资金不安全事故。在工业用地补偿中,通过对征地面积丈量、拆迁房屋面积核算、地面附属物、青苗补偿面积等每个环节监督公开,给了群众一个明白,确保海螺水泥、陶瓷、宝汉高速征地补偿对涉及的5个镇、29个村、91个组230户2957.96亩征地补偿款7766.298万元资金安全有效,维护了项目区群众的合法权益,无一例上访事件发生。
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新机制使各单位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如县林业局与基层单位签订风险承诺书59份,修订完善重点工程管理办法等制度26个;教体局公开制度、财务、考评公开29次;司法局制定《首问负责制》等制度8项43条。自风险防控机制推行以来,全县各部门共排查廉政风险点346个,修订完善防范措施321条,有效地防范了单位“一把手”在“人、权、财、物”等方面发生不廉洁行为。
文章来源:千阳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