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岐山县,有这样一支作风过硬、铁腕执纪、激浊扬清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他们在西岐大地奏响了一曲曲纠“四风”、惩贪腐的“正气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14年以来,该县纪委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和“执纪审查工作先进集体”。日前,又被中央纪委授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正风反腐赢民心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近年来,岐山县纪委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领域入手,始终把群众二字放在心上,重点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无论问题大小都决不放过。
群众反映凤鸣镇半个城村村干部杜某存在违纪问题。县纪委成立调查组,迅速着手核查、抽丝剥茧,发现他在实施免费配发太阳能热水器项目中违规向群众收取16800元,除去安装费等村务支出外,将7750元占为己有。此外,他还以村民赵某的名义套取国家粮食直补款4763元,将群众建设卫生厕所补助金8400元占为己有……最终,杜某受到留党察看处分。当地群众拍手称赞:“纪委干部心里有群众,是为群众主持公道的!”
在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下,一些“窗口”单位出现了慢作为、不作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群众对此很不满。针对这些问题,县纪委从纠正“四风”问题严起,开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查处相关违纪违规问题37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9人;在全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纪律作风大检查,实名通报122人,纪律处分11人。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据统计,2014年以来,岐山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违纪案件829件,其中2016年查处违纪案件307件,是2014年的3.6倍,执纪审查工作蝉联陕西省县(区)第一。
敢于亮剑作风硬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近年来,岐山县纪委一班人以铁的纪律作风冲锋在监督执纪一线。他们对每一封群众来信来电都认真分析研究,对每一名来访者都热情接待、耐心倾听。县纪委主要负责人经常与信访室同志一起筛选和排查问题线索,对重大疑难案件亲自出马,找证人谈话,和当事人直接交锋,与办案人员一起分析案情,为他们排忧解难、撑腰壮胆。
2015年,在查处蔡家坡镇柳家庄村村干部王某、乔某违纪问题时,涉及村班子成员7人,一些被调查人找各种渠道说情,办案人员坚持原则、秉公执纪,一次党纪处分7人,其中2人被移送司法机关,挽回经济损失19万余元。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可有些人却把它当做“唐僧肉”。为此,岐山县纪委开展扶贫领域违纪问题专项整治,全县纪检监察干部早出晚归,经常下班后又深入村组,深更半夜回家是常有的事。期间,严肃查处了雍川镇独殿头村村干部蔡某虚报套取危房救灾款1.2万元问题,蔡某被开除党籍。不少当地群众得知这一消息后向办案人员竖起大拇指:“岐山县纪委动的是真刀实枪,不是花拳绣腿!”
一度时期,个别单位“吃空饷”问题引发干部职工不满,县纪委知情后在全县开展了“吃空饷”专项整治,顶住压力、动真碰硬,严肃查处5名“吃空饷”人员,对所在单位5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并追缴了违纪资金。
坚持原则、秉公执纪,彰显了岐山纪检人敢于碰硬较真、作风顽强过硬的精气神,为岐山县纪委赢得了民心和赞誉。县纪委连续四年在全县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先后有两名同志被评为“陕西省执纪审查工作先进个人”。
探索创新增活力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也是纪检监察工作前进的不歇动力。近年来,岐山县纪委坚持问题导向、革旧图新,先后推出了四项创新举措,为实现追赶超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信访举报获取问题线索手段单一的问题,岐山县纪委推行联组督查,将全县30个部门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和9个镇纪委书记,混编成18个督查小组,对各单位党风政风、工作效能、六项纪律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今年1—8月份,先后开展了两轮督查,共发现问题线索134个,转立案105件,占办案总数的78.9%。联组督查这一做法被市纪委在全市推广。
同时,针对问题线索处置把关不严的问题,他们建立了“三级复核”机制;针对镇(部门)纪委(纪检组)案件质量不高问题,探索实践“互助审理”模式;针对考评激励作用不强问题,修改《执纪审查工作考评办法》,提出“正向激励”理念。四项举措环环相扣,有力促进了基层执纪审查工作提质增效。
“守成则安静无为,尽涤旧习而气象维新”。2016年,岐山县9个镇纪委办案169件、30个部门纪委(纪检组)办案100件、县纪委自办案件38件,分别是2014年的4.9倍、3倍和2.2倍。2014年以来,岐山县纪委先后6次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
获评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是动力也是压力。岐山县纪委将以此为契机,坚持创新思维,持续深化改革,提高监督执纪效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