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箱酒我给你搬回来了,给你们服务是我的应尽职责,请你拿回去。”近日,当金台区蟠龙镇蟠龙山村党支部书记兰伟把一箱白酒物归原主后,顿时如释重负、豁然开朗。这几天来,这箱酒就像一枚“定时炸弹”一样,令他坐立不安、夜不能寐。
去年,为了推动脱贫攻坚,区上为蟠龙山村实施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村内亮化工程,施工方是江苏欧雅灯具公司。公司的人来村上干活,遇到了不少困难,然而兰伟等村“两委”班子成员全力配合、积极协调,使工程得以如期完工。公司总经理武传长觉得,应该“意思意思”,几次邀请大家“喝酒”,但都被婉言谢绝。
武传长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兰伟不注意的时候,把一箱价值400多元白酒“神不知鬼不觉”地塞进了他的车里。次日,兰伟发现了箱子。“当时,我感觉沉甸甸的箱子就和一箱炸药一样,让我冷汗直流。”兰伟立即给武传长打电话,但对方不接或是忙音,打听得知,武传长离开了宝鸡,回到了江苏。
这可咋办?兰伟马不停蹄来到镇纪委,向镇纪委书记闫克宁报告。闫克宁让他不要急,给他登记备案,并帮忙联系武传长。几经波折,终于和武传长接上了头。“本来,这箱酒是感谢你们的,却没想到会给大家造成这么多的工作麻烦和心理负担,以后再也不送了……”武传长“尴尬”地说道。
这只是金台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筑坝工程”取得初步成效的一个缩影……。区纪委“筑坝工程”开工以来,全区党员干部进入了熔炉,经过“三昧真火”的试炼,理想信念愈加坚定,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脑海中,都注入了由为民意识、务实意识、清廉意识的组成的脑细胞。
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刘俊霞介绍说,“筑坝工程”分三步走,齐头并进、环环相扣,从三个维度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渗透、文化渗透、价值渗透。
首先,用“四种形态”夯实“地基”。区纪委提出 “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从落实第一种形态起步,为后三种形态“立足”;以第四种形态收尾,为前三种形态“立威”,既防微杜渐,又利剑高悬。区林业局原局长宋科,在拨付工程款过程中监管不力,致使工程队没有收到资金,但是宋科在调查期间主动纠改,区纪委对他提醒谈话;区工信局副局长秦小池在工作中利用职务便利,多次收受企业感谢费1.9万元,区纪委监察局给予其留党察看一年、行政撤职处分。一年来,区纪委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363人,第二种形态处分176人,第三种形态处分14人,第四种形态处理2人,选取典型案例34起在媒体通报曝光,要求组织学习、铭记于心、引以为戒,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其次,用“制度铁笼”搭好“框架”。在全区各镇街、部门实施“权力清单”制度,村一级建立“小微权力”清单制度,让权力晾晒在阳光下。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述责述廉”制度,建立干部廉政档案,从严规范婚丧嫁娶事宜,坚持事前申报事后报告制度,严格实行群众监督制度,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实行村账镇管,“双审双签”等制度,从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扎牢“不能腐”的笼子。
同时,用“本色教育”打牢“主体”。大力开展“全民廉洁意识教育”和“全民廉政文化共享”两大项目,在大街小巷树立廉政文化公益宣传牌,基层建立廉政文化长廊,各级纪委书记讲廉政党课,签订廉政承诺书,编排并巡演大型廉政秦腔剧《双镯记》,组织党员干部在宝鸡监狱开展警示教育、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发放十八大以来宝鸡农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例汇编等,通过驰而不息的文化渗透,不断增强“不想腐”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