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升学宴”风波
“什么?要办‘升学宴’?”
听到婆婆兴致勃勃的说老家的邻居要给小儿子办升学宴,一直默不作声盯着手机的我声音瞬间提高了八度。
“是啊,孩子今年考上好大学,家里人都说要庆祝,所以他们就准备办酒席,都跟我说好了,让咱们一家人都回去给帮忙,还特意说请你们去参加。”婆婆兴致丝毫未减的继续说道。
“请的人多不?范围大不?”我继续发问。
“还挺多吧,都是自己的亲朋好友,估计要摆上那么上十桌吧。”婆婆还是很耐心的给我说。
说起我们这个邻居,如果单说是家里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我们按道理是不能拒绝的。因为,平时我和老公工作忙,孩子就由婆婆带在老家,有时婆婆他们忙,邻居就会主动帮忙带孩子,还经常给孩子买玩具、买吃的,我们家里有大大小小的事,他们都是尽心尽力的帮忙,我一直觉得我们和他们家的关系就是那种“近邻胜远亲”的关系,所以去帮忙也是应该的。可是这次喜事的性质不一样,我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老公作为一名正式党员,我们是万万不能参加的。
这时我看看老公,他刚好也在看我,我们两个相视点头,于是我就开口了:“你们回去吧,我和老公就不去了,他这周要出差去外地,我这周需要加班,都走不开,孩子送到托管班就是了。”我说的是事实。
“那不太好吧,人家经常给我们帮忙,你们就不能请假……”婆婆对我们的理由不够满意。
“妈,我知道,于情我们不去参加是不对的。但于理,一个是因为我们确实是有工作上的事走不开,二是我们两个本来就不能参加‘升学宴’的,更别提请假参加了。上面有明确规定,党员干部不能参加‘升学宴’的,我是党员,她是纪检监察干部,这样的低级错误我们是不能犯的。”婆婆的话还未说完,老公就赶紧解释。
“妈,是这样的,现在咱们县上倡导新民风,其中一项工作就是要刹住这种大操大办的不正之风,现在很多村上都有村规民约还有红白理事会这些组织,对哪些事能办酒席,哪些不能办,以及送礼送多少都有明确的规定,我估计啊,这次不止我们不能参加,可能他们的其他党员干部亲戚朋友都不会参加的,说不定村上还会出面阻止呢。而且前段时间我们单位通过微信、网站都发布了关于禁止举办、参加“升学宴”的通知,还是我们办公室编发的呢,您可不能让我们犯错误啊。”我赶紧补充说道。
“可是人家给我们帮里那么多忙……算了,你们要是都不去,我和你爸去,也算是对人家经常给我们帮忙有个交代。”婆婆有点不悦地说道,虽说心里可能觉得我们太死板,缺点人情味,但也没再勉强什么,于是这件事就此作罢。
后来据婆婆说,最终在亲朋好友以及村上的干预下,这场本来是要大操大办的“升学宴”最后变成了小范围的宴请亲朋好友,而且对亲朋好友的的礼金也做出了限制,所以婆婆最后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我们。
随着高考、中考成绩的揭晓,部分家长、学生或因面子使然,或因心理攀比,或因盲目跟风,大肆操办“升学宴”“谢师宴”,致使宴请之风日益盛行,给个人和家庭造成了极大负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这与我们大力倡导的推进新民风建设格格不入,也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勤俭节约的要求背道而驰。为此,汉阴县纪委监察局联合多部门就关于拒绝参与“升学宴”“谢师宴”,明确提出“五严禁”并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发出倡议,希望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不请客,不送礼,不大操大办厉行勤俭节约,在全县上下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为建设幸福美好汉阴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在监督别人的同时,首先要做到“自身硬”,而我用实际行动向大家展示了作为纪检人该有的规矩意识和职业素养,为身边人做好了榜样。也相信,会有更多像我一样表率者用自己的行动形成更多的榜样力量带动全县民风向上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