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紫阳县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责任落实、责任追究三个重点,创新推行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以背书定责为重点,全面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县委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细化成主体责任、作风建设、制度建设、遏制腐败创新、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和案件查办6个大项,明确具体任务要求,与21个镇、86个县级部门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主要负责人分别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主体责任书和监督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和责任。下发了全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分工,细化成5个大项31个小项;下发了全县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分工,细化成6大项53小项。同时,全面推行县委常委定点督导、县纪委常委联片监督制度,对所联系的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履责情况承担责任。
以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为重点,加强责任贯彻落实。创新推行了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以此为载体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狠纠四风,锤炼干部队伍作风,连续四年,紫阳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一套广纳民意的决策办法。每年发放“万人问卷”,进行百姓问政,重点工作干什么,让群众说了算,杜绝干部一言堂。一套直面百姓的沟通办法。在县城广场公布全县县级领导,镇、部门负责人的照片、职务、岗位分工、手机号码、办公电话。开通了“4411111”便民百事通热线电话,实行24小时专人值守,接受政策咨询、投诉建议、困难求助、政务转办、信访举报等,让干部一言一行晒在监督的阳光下。一套便捷高效的服务办法。编印了《惠民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问答》9万多册,全县所有农户人手一册。对过去分散在各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逐一清理,全部纳入县政务大厅,县政务大厅办理事项由原来的32项增加到251项。实行群众办事“全程代理”,实行电子监察、限定办理时限,明确追责办法,有效杜绝了办事人员推诿扯皮和吃拿卡要现象发生。一套帮扶到户的增收办法。1077名县直部门干部与5896个示范户、搬迁户、低保户等结成对子,898名镇干部与7万余农户签订帮扶承诺书,每人包联80至100户,联系群众主动化、服务群众常态化。要求包联干部针对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制定增收计划。2013年全县农民实现人均纯收入6861元,是2006年的3.7倍。切实将干部的工作重心下移,让干部转作风、群众得实惠。一套民意导向的用人办法。干部提名推荐重基层、重实绩、重公论导向。干部升迁实行群众满意率一票否决。2013年,先后有37名干部因群众满意率低被调整职务,有3名干部在考察环节被一票否决。
以责任报告为重点,强化督查问责。2013年,先后对9名报告者跟踪进行重点监督、回访和评估,相关情况记入个人廉洁档案,对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群众满意率偏低的5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予以诫勉谈话。2014年,把党委(党组)负责人向县纪委全委会报告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和个人廉洁履职情况作为重点,将报告对象和报告内容范围进行扩展延伸,在廉情巡查的基础上,加大对党委一把手廉洁履职的明察暗访力度;在民主评议中,让干部退出、让群众加入,确保了评议真实客观性。在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工作中,把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的客观依据,同时,将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延伸至乡镇、部门及内设机构,确保了评价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