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防并举扬正气 ,风清舵正自远航。
2013年,宁陕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省市纪委全会精神,以“创争出”活动为引领,主动作为,认真履职,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坚决惩治腐败,加强监督检查,积极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建设美丽宁陕提供了有力保证。
转作风 重拳出击刹歪风
紧紧围绕中央八项规定和县委十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不断深化干部作风建设,构建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先后下发了《严肃工作纪律转变工作作风的通知》、《深入开展狠刹“五股歪风”工作的通知》、《严禁领导干部借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收敛钱财有关规定》、《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改进作风明察暗访工作办法》等文件。开展了狠刹打牌赌博风、缺勤脱岗风、公车私用风、公款旅游吃喝风、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风“五风行动”和整顿干部不良作风的“飓风行动”。实行常态化监督、定期检查、临时抽查、明察暗访等多种监督检查手段,畅通了投诉举报渠道。县委领导轻车简从,突击暗访机关上班情况和镇村周二集中办公情况。县纪委监察局前移关口,组建暗访组,携带摄像机,深入休闲会所、楼堂馆舍、农家乐、城区主次干道,对车轮上、舌尖上奢侈腐败之风进行严查。
剑指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慢、奢”,集中开展作风整顿活动,曝光、批评、训诫、处分……一场来势迅猛的“问责风暴”在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震动。刹陋习,树新风,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入心入脑。全年共开展“五股歪风”专项检查43次,提出整改意见17条。查处作风方面的案件7起,给予党政纪处分9人,警示训诫44人。
在抓好干部作风监督检查的同时,注重建立干部作风管理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干部管理和监督、“三公”经费管理的系列办法措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整治不良“会风、文风、话风、事风、饭风”入手,减少会议次数,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把务虚会开实,会议期间不悬挂标语会标,不摆桌签水果,领导讲话简洁实在。全年以县委、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同比下降了18%,平均参会人数在70人以内,减少13%,发文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5%。开展了会员卡、商业预付卡专项清退活动,1832名干部向所在单位填写了报告表,作出了“零持有”承诺。县纪委先后开展5次专项检查,深入用卡消费场所,对清退对象持有和使用会员卡、商业预付卡情况进行检查。在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来临前夕,通过下发文件、短信提醒、网站宣传等形式,把中央相关要求落实到位,加大节日期间不正之风的监督检查,确保干净过节。
严惩处 利剑出鞘斩毒瘤
将查办案件作为反腐败的有力手段,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违法违纪案件。创新办案手段和方式,实行“常委包案、全员办案”机制,全面推行办案协作区制度。积极挖掘案源线索,实行纪检干部下访、约访,寻找信访案件线索。健全网上举报、投诉专线、行风热线等民情反馈体系,开通了纪检监察12388举报电话。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牵头单位作用,制定了《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规则》,加强对办案工作领导和执纪执法部门之间的协调、联系和配合,建立案件线索移交制度、案件查处情况通报制度,深化“办案协作区”制度,充分整合资源,变纪检监察机关唱“独角戏”为与执纪执法单位联合弹“协奏曲”。将各镇各部门严查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情况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评价指标,严格奖惩兑现,形成了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强大合力。注重办案效果,发挥警示作用。全面落实“一案两报告、一建议”制度,对发案单位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帮助单位建章立制,建立长效机制。
2013年,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范围内来信来访和电话举报案件46件,初核46件,其中信访了结19件,立案查处27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1人(其中科级干部13人、一般干部4人、农村党员干部14人,开除党籍或公职7人、撤职以上处分3人),收缴违纪资金70余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坚持和完善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共受理群众点名接访168件,办结160件。对群众关注的网络舆论事件和案件主动跟进,及时介入调查,对有关领导干部公款出国旅游案件进行了严肃处理,给予撤职处分2人、党内警告和行政记过处分2人、行政记大过处分2人。
抓预防 收紧用权“紧箍咒”
教育为先,筑牢用权防线。组织开展了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宣讲,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宣传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举办了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组织人事纪检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培训干部498人次。65个单位党政“一把手”围绕十八大精神、干部作风建设等内容开展了讲廉政党课活动,受教育党员干部达2000余人。加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巩固县委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基地,52个单位984名党员干部到基地接受了学习教育;以县看守所为依托,打造领导干部警示教育课堂,23个单位458名干部职工到基地接受了警示教育。开展了廉政文化精品创作征集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创作了一批主题鲜明、创意新颖的优秀廉政文化作品。继续深化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加强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廉洁意识。
制度为本,扎紧权力笼子。围绕反腐倡廉“十四项制度”,结合实际抓好巩固和深化。全面推行“镇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全县12个镇除城关镇外全部建成了“廉政灶”,公务接待费用大幅下降,基层负担明显减轻;注重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的结果运用,对2名廉政法规考试不合格的干部建议县委暂缓任用;积极探索对镇级纪委和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有效措施,切实增强纪检监察整体合力;药品“三统一”运行顺利,累计为患者节约医疗支出100万余元;健全完善向重点项目派驻监察室制度,加强对5个派驻监察室的管理和业务指导,保证政府资金的合理使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风险点排查,对排查出的1985个风险点制定了针对性措施,修订和完善了相关制度163项,促进依法行政和权力公平公开公正运行。坚持抓好了廉政鉴定、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廉政谈话、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抓好检查整改,建立健全责任制管理台账,有力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制度落实。
强化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制定了《宁陕县重点工作督查纪律规定》,对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加快循环发展,建设美丽宁陕的意见》以及重点项目、民生工程、涉农补贴等方面开展了专项督查;扎实开展效能监察,对全县“创国卫”工作开展效能督查,对各镇执行县委“镇村干部周二集中办公和村干部轮流值班”两项制度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在全县推行便民服务大厅全天候服务模式。出台了《科级领导干部出国(境)管理工作规定》,做到了科级领导干部出国(境)护照个人“零”持有,严把科级领导干部出国(境)管理关口。继续抓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191个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项目备案率100%,涉及资金3.48亿元。开展“吃空饷”专项治理,查处“吃空饷”典型案例1件、开除公职1人。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违规车辆全部处理到位,公务用车管理进一步规范。开展违规借贷问题专项治理,共排查公职人员1530人。制定了《宁陕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监督办法》,对事业单位及其他公开招考实行全程监督,全年面向社会招考事业单位及其他工作人员共5批次138人,报考人数达700余人,无一例因监督不到位而引发的信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充实和调整县优化投资环境领小组力量,深入开展投资环境建设专项整治活动,对新场镇建设村干部阻工案进行了严肃处理,保障国家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协调法院和质监部门妥善化解了宏锦达、鑫裕两家铁矿行政处罚争议,为企业减轻负担近5万元。
强队伍 打铁本需自身硬
强基固本,打铁本需自身硬。从常委会班子成员入手,制定了《县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改进工作作风暂行办法》,出台12项措施改进作风,推行了常委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制度、常委专题调研制度、常委轮流上讲台制度、常委联系办案协作区制度,常委包案制度、常委包村帮校等制度,加强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建设。修订了委局机关《考勤管理制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等制度,机关实行“去向公示”制度,进一步强化机关日常管理。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县纪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镇级纪检组织建设的意见》,全面推行纪检干部“上挂学习、考核评价、调查研究、业务培训、协作办案”五项管理制度,纪检干部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开展基层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向县纪委常委会述职活动,6名基层纪检干部走上发言席,把工作“晒”在阳光下,把问题找在台面上,虚心寻找差距,相互借鉴交流,增强了纪检干部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纪检监察系统深入开展“创争出”活动,制定了县纪委监察局“创争出”活动实施办法和考核方案,确定了实施项目,实行“领导包抓、各室实施、责任到人”推进机制,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思路,集中精力抓好“创争出”实施项目示范点建设,千方百计挤出资金,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确定的7个示范点建设初显成效,有效地促进了纪检监察整体工作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