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的平利,绿意盎然。处处涌动着各级干部走村串寨,活跃在田间地头的身影,他们与群众同甘共苦,解决群众实际难题,引导群众调结构、壮产业、增收入,他们以实际行动架起了干群之间“连心桥”。
今年以来,平利县剑指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五股歪风”等问题,在各县直部门单位、镇集中开展干部作风教育活动,对纪律不严、作风不正的干部起到了当头棒喝的效果。……“作风转变年”活动持续推进以来,平利县3万多名党员干部深入全县190个村,为农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促增收,广大干部的心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各级党员干部的根深深扎牢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间。
查违纪动真格
怎样才能让作风转变取得实效?在年初召开的县纪委十五届三次全会上,将年初以来查处的12起党员干部上班迟到早退、公车私用等违纪行为公开通报,为全县干部敲响了加强作风建设的“警钟”。县上领导带头转变工作作风,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削文山,填会海,减少公务接待,县级领导无特殊需要一律不得参加各种名目的应酬性庆典、剪彩和迎来送往活动,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抓大事、抓重点工作上,树立领导干部廉政勤政的良好形象。
“这名干部人哪里去了?”类似这样的问话,在今年的明查暗访活动中,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县作风转变年活动明查暗访组对查到的干部上班不在岗现象,坚决一查到底。加强和公安、检察等司法机关的沟通联系,凡是被公安机关因赌博被处理过的党员干部,一律给予相应处分。
惠民生办实事
在老县镇畜牧站站长王仁发的民情日记本中,有这样一句话:“香菇大户张全堂很有信心扩大香菇规模,要跟踪做好技术服务,同时帮他协调、沟通,搞好销售。”为促进干部转变作风,该镇推行了“秤砣工作法”,让干部通过“访、听、看、察、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帮助群众出点子,找路子、解忧愁,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得到了显著改善。“秤砣工作法”实施以来,全镇干部共为群众办实事832多件,化解纠纷130件。
像这样的为民服务工作法,让干部从坐着到走着,从指手画脚到手牵手、肩并肩,换一种姿态,百姓感受到的是务实、亲民和温暖。
“群众利益无小事!”县直机关干部,深入到农村开展具体的帮促活动,了解社情民意,真心帮助群众发展。
切实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作风在一线转变,工作在一线落实,作用在一线发挥,问题在一线解决,能力在一线提升,实绩在一线创造,发展在一线推动。
“问问贫困户还存在哪些困难?听听他们期盼是什么?想想我们帮联干部该干什么?”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始终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转变作风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心声,解决实际问题,广大农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
建制度促长效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县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平利县制定出台了《关于重申严禁领导干部借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收敛钱财有关规定的通知》,全面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县公安局制定出台了《“十个一律”工作规范》,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违禁必查、违禁必究。
“不依纪依法办事,出现不作为、乱作为,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吃、拿、卡、要、骗”等行为的,第一次诫勉谈话;第二次作组织处理,违纪违规的给予党政纪处分,涉嫌违法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成为该县作风建设的“高压线”。
平利县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而是通过跟踪问效办法将措施落到实处。为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该县委、县政府及各单位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涵盖学习、工作、日常生活规范等方方面面。为了严肃干部工作纪律,该县实行由县纪委常委领导带队,采取明查暗访、突击查岗等方式,坚持每周对镇、部门干部职工在岗情况进行检查、抽查和暗访,随时抽查主要领导的在岗情况,对检查结果公开通报。对在查岗中发现的个别镇和部门干部存在侥幸心理、应付了事等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通过持续轮岗督查,全县上下呈现出“工作比实绩,发展比劲头”的可喜局面。
一篇篇民情日记感人心扉,一句句感慨话语发自肺腑,一份份帮扶规划务实管用,一件件为民实事拉近了干群关系,把党的政策部署带下去,把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带上来,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平利县各级党员干部在作风转变年活动中,提出的每一条发展思路、每一个致富点子,都如春雨般滋润着广大群众的心田,奋力建设中国最美丽乡村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