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阴县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的思想,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推动重点工作的有力抓手,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创新服务,建立“快速通道”。建成县政务服务中心,将全县352项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194项公共资源交易事项、56项行政收费事项全部纳入县政务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一次性办结、一条龙服务,达到走进中心、办完所有事、交完所有费的便民服务效果。同时制定绿色通道、并联审批、超时默许等制度,对于工程建设项目办理行政审批事项,除了法律要求必须前后置审批的以外,其他均需要同步审批和同步踏勘,如果超过时限未完成相关工作,即认为默许同意,由此引发的法律后果有相关单位自行承担,纪检监察部门将对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确保行政审批程序得到最大的优化,让企业少跑路,真正得到实惠。中心投入运行后共办结各类审批及服务事项73561件,办结率达到100%。
政务公开,晒出明白“台账”。针对个别单位对政务公开思想认识不到位、公开力度不够、公开内容不规范、公开渠道狭窄、公开形式单一等问题,在建设县级政务服务中心过程中对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等进行规范,全县所有涉及行政审批的部门和单位对本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许可条件、申报材料、审批环节、经办人员、收费依据、收费档次、办理时限等内容均在显要位置或LED显示屏进行公示。同时畅通信访举报通道,县政务服务中心对上述所有内容均在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政务服务网站进行公示。
派驻监察,为发展“保驾护航”。向全县7个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派驻了监察室和监察员,室主任和监察员均由县纪委常委、县纪委干部兼任,各派驻的监察人员每月到所派驻的企业和项目建设单位进行1至2次现场监督和动态监督。通过派驻监察有效推动工作,确保县委县政府关于优化投资环境的相关政策、规定得到落实,预防和纠正了一些部门和行业办事效率低下、执法行为不规范及“三乱”现象,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检查备案,为企业“实时减负”。制定出台《关于对企业检查实行备案制实施办法(试行)》,要求县级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到企业进行的工作检查、考核、勘验评估、审计审查等工作,需要到县优化办完成备案后方可进行,否则企业有权拒绝,切实规范行政机关对企业检查行为,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减轻企业负担,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同时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开,督促此项制度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共有3个单位开展的7次检查履行了相关备案登记手续。
化解纠纷,严查典型案件。将开展优化投资环境工作的重点放在“帮助扶持和矛盾化解”上,真正做到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今年积极参与蒲溪镇小街工业园区、涧池镇军坝工业园区、城关镇月河工业园区、五一村农业园区征地拆迁等工作,协调处理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进驻工作,对个别违规违纪公职人员和村干部进行了约谈,对个别县直部门派出单位工作推诿扯皮、不服从安排进行了警示训诫,对县扶贫局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招投标中监管不力导致中标结果无效情况实行了“一案双查”,对其中插手干预招投标的一名干部进行立案查处,对县交通局316国道平梁至涧池段公路改建工程有关问题对主要领导实行了约谈,对相关单位发出监察建议书3份,为优化全县发展环境提供了纪律保障。
专项督查,强化跟踪问效。按 “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的要求,对财政、发改、审计等部门在上年度已经审计决算的40个超投资基建工程项目中的履行职责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月河非法采砂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对住建、发改、水利、国土、林业等监管部门职责落实情况进行责任倒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下发整改通知书、监察建议书、函询、立案调查等方式分类处理,对监管不到位的6名干部进行了立案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