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执纪监督问责最后一公里
——白河县深入推进“三转” 加强镇纪委组织建设纪实
打印

今年1至10月份,全县各镇立案60件,同比增长200%;建立问题线索台账管理、交办销号管理,各镇纪委问题线索初核率达到100%;全面排查问题线索,镇纪委主支出击,收集重大问题线索16件,其中立案10件,收缴违纪资金17余万元……白河县在深入推进镇纪委“三转”,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

成绩的取得来源于该县纪委深入推进镇纪委“三转”,通过健全镇纪委组织构,强化责任落实,传导责任压力,促使镇纪委聚焦主业主责,打通了执纪监督问责的最后一公里。

强化组织建设抓保障

“乡镇纪委书记分管业务太多、查办案件经常是单打独斗……”2015年初,该县由县纪委常委带队,分别走访11个镇,对推进镇纪委“三转”进行专题调研,各镇纪委书记普遍反映镇纪委存在纪律审查工作精力不足、查办案件人员短缺的现象。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该县纪委对县委常委会进行了专题汇报,争取到县委、县政府对推进镇纪委“三转”的支持,制定出台了《关于在推进镇村综合改革中加强镇纪委组织建设的办法》。把11个镇纪委书记全部单设,每个镇配备纪委委员5至7人,其中专职委员1人,并明确规定镇纪委书记不分管纪律检查以外的工作,镇纪委办公经费有本级财政单独列支。投入近百万元,按照有公开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和办案装备等“八有”标准对镇纪委进行标准化建设。

“我现在不分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外的工作,有了专职纪检专干,集中精力种好‘责任田’,今年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10起,查处案件数是前三年的总和。”西营镇纪委书记龚万炳对“三转”前后镇纪委纪律审查工作的对比深有感触。

聚焦主业主责抓执纪

镇纪委“三转”如何“转”?怎样才能聚焦主业主责?该县纪委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经验,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镇纪委执纪监督问责能力。

2015年2月,西营镇纪委接到群众举报,该镇一村支部书记陈某利用职务之便,在2010年违规侵占村集体财产的问题。由于时间较长,案情较为复杂,该镇纪委向县纪委汇报请示。县纪委决定以办案协作区的模式进行立案查处,减少环境因素对案件查办工作的影响。经调查,2010年陈某利用职务之便,将村集体土地2.67亩私自转让给某公司搞小区开发,将所得土地补偿款4.8万元据为己有。给予陈某留党察看两年处分,撤销党内职务,并收缴违纪所得4.8万元。

在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工作中,全县各镇开展了《“四风”和腐败问题调查问卷》、《“四风”和腐败问题排查表》,纪检干部进村入户进行摸排走访,共收集各类问题线索90余件。

实行县纪委常委包抓各镇负责制,7名县纪委分别联系11个镇,督促指导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对信访问题实行专卷专档、跟踪督办、办结销号管理,一批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得到的及时查处。

完善业绩考核抓提升

“这次约谈对我来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给我们镇纪委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5月份,有两个镇的纪委书记因履行监督责任不到位被县纪委约谈时这样说道。

该县纪委把落实监督责任和纪律审查作为考核镇纪委工作的主要指标,突出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改变考核方式,减少镇纪委在履行监督责任中受环境因素制约,增强镇纪委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方式之变——把以前各镇纪委书记年度考核由组织部门为主的考核方式,改为核由县纪委会同县委组织部共同考核,提升考核结果的针对性。

内容之变——出台《镇纪委年度目标考评细则》,按照信访举报、纪律审查、宣传教育、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创新工作等5个环节,突出主业主责,全面考察考核镇纪委履职情况。

结果之变——进一步明确考核结果运用,加大问责力度,对考核优秀的进行表彰奖励,对考核相对较差的及时进行约谈,对考核不称职进行组织调整。今年以来,共约谈镇纪委书记4人,追究监督责任2件2人。

民之所呼,则政有所应。白河县纪委深入推进镇纪委“三转”,加大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工作力度,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到基层,打通了执纪监督问责最后一公里。


上一条:岚皋廉政文化清风扑面
下一条:宁陕县抓早抓小 让咬耳扯袖成常态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