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河县着力打造部门建便民服务窗口、镇建便民服务大厅、村建综合服务中心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平台,扎实开展“听民声、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活动,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县为民服务的新路子。
提升质量,县级服务抓“窗口”。群众日常缴纳水电费、电话费、存款取钱等生活服务都通过部门的“窗口”具体办理。“窗口”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部门行业形象。从2007年开始,白河县深入开展“透过窗口看行风、打造服务新形象”政风行风建设活动,建立起了规范、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或办事“窗口”。实行办事公开标准化,将工作内容、服务承诺、办事流程、服务质量评价、收费依据和标准等通过便民卡、公示栏、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公开,让群众一看就清楚,一看就明白,一看就放心。全县41个部门75个服务“窗口”共受理事项208949件,办结208765件,方便了群众办事,实现了群众的满意度、窗口单位的服务质量、工作效能、部门和行业形象“四个”明显提升,窗口部门行风实现“零投诉”。
整合资源,镇级服务抓“大厅”。该县在12个镇建立“便民服务大厅”,整合财政、民政、合疗、计生等多个服务项目,将工作职能、人力资源、办公设施统一到政务大厅,实行“一厅式”服务,直接受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如计划生育、户籍管理、宅基地审批、民政优抚、证件办理、合作医疗等事项。实行领导轮流代班,工作人员集中办公,服务项目政策公开,需要与上级申报的在网上完成,群众办理各种手续只需进一道门就办完。该县12个镇“便民服务大厅”运行以来,已接待办事群众19981余人次,承办事项5579件,其中当即办理5579件,按时办结率达100%,办结受理范围以外的申请项目14402件,接待群众咨询4855人次,群众满意率达100 %。
探索创新,村级服务抓“中心”。该县按照“统一规划、合理设置”的原则,实行部门帮扶,在村级建设以农村“两委”办公室、警务室、卫生室、广播室、文体活动室、连锁超市等“十三室一市”为主要内容的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直接把对群众的服务延伸到村级,实现了“零距离”服务群众。中心实行村干部轮流办公,实现了技能培训有场所,看病有诊所,购物有超市,办理证照有人代办,生产生活困难有志愿者服务队上门服务,农闲和茶余饭后,可以到服务中心看书、上网、锻炼身体,真正解决了农村群众办事、就医、购买生产生活资料不出村的实际问题。目前,该县共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45个,村级服务室82个,先后开展各类培训1316场次,接待信息咨询4680人次,接诊病人15000余人次,开展代办服务7058件,开展有组织文体活动1067场次,开展志愿服务1646人次,调处矛盾纠纷1078起。
统筹推进,拓展服务抓“结合”。该县围绕服务群众,于2008年在全县农村创新开展了“听解帮促”,于2011年又在全县集中开展了以治懒增效、治散强纪、治庸提能、治腐促廉为主要内容的“作风建设年”活动,在77个县直部门和单位抽调1500余名干部组成127个工作组,深入村组农户开展“干部入户大走访、矛盾纠纷大排查、政策法制大宣讲”活动,广泛开展以送法律、政策、文化、卫生、农业科技为主要内容的“五下乡”活动,其中组织开展法律政策下乡487场次,文化卫生下乡504场次,农业科技下乡496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10730份,服务群众117331人次,参与群众累计达165200人次。今年又按照统一部署开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层,三问三解惠民生”和“作风转变年”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干部驻点走访累计达到1338名,累计召开村组群众会581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7000余份,走访群众26162户,收集意见3864条,已现场解决问题3046条。
文章来源:白河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