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狂泻、洪水肆虐、房屋倒塌、良田被毁……
7月16日至18日,安康遭受50年一遇的水患重创。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洪灾,安康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迅速行动,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挺身而出,奋力投入抗洪抢险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铿锵誓言。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全力以赴配合党委、政府做好防汛抗洪工作”,这是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郑光照接到汛情通报后的批示。
汛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责任。7月18日,市纪委监察局领导带领机关防汛抢险应急工作队,在防汛指挥部二号命令下达同时,冒着大雨,深入包抓责任区200余户居民家中,逐一发放防汛《明白卡》,动员群众,听到三号命令之后,及时撤离。机关干部坚持24小时轮流值班,密切关注汛情,随时待命出发……
18日深夜,岚皋县城低洼地段的开发区告急,县纪委书记唐培安迅速组织纪检干部和公安干警,以最快的时间将受到灾害威胁的5000 余居民群众紧急转移到安全地带。
紫阳县城重点滑坡地段告急,县纪委在机关工作人员相当紧张的情况下,迅速抽调2名责任心强的干部加入应急抢险分队,加强值班预警,并及时对危险区域住户进行了转移。
白河县城河街告急,县纪委在接到县委防汛紧急会议通知后,迅速启动防汛抢险预案,机关全体干部冒着倾盆大雨,在第一时间内将城关河街社区11户居民和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 据初步统计,全市有1000多名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了抗洪抢险,紧急转移安置群众2万多人。
紫阳县是安康市的重灾区之一。此次受灾,县乡村公路交通全部中断瘫痪,县城在一夜之间成了一座孤岛。7月19日,根据县委、县政府救灾的整体方案,县纪委书记徐郧顺临危受命,担任基础设施抢通组组长。县纪委围绕全县“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话)工作目标,将工作责任一一分解落实,实行一名领导带两个科室分别包抓 “四通”任务。与此同时,县纪委其他各工作组火速赶往渔紫路、权洄路公路抢修和输电线路架、水利设施抢险恢复、光缆铺设等救灾一线,协调督导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7月19日,安康市纪委监察局及时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扎实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严守防汛救灾工作纪律,切实加强对抗洪救灾工作及救灾款物发放的监督检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郑光照深入汉滨区的恒口、建民、关庙、梅子铺和汉阴县的双乳等乡镇以及市民政局、交通运输局、国土局,暗访夜间防汛值班情况,并对部分单位主要领导同志电话畅通情况进行了抽查。汉滨区纪委牵头成立了两个督查组,于7月22日对城区及周边的新城办、老城办、江北办、张滩镇、建民镇生产救灾工作及帮包部门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对发现的个别问题,发出督办通知单,督促有关部门抓紧解决。
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加强了对救灾款物使用情况的监督,对上级调拨和各方面捐赠的防汛救灾资金和物资,严格登记、严格按程序发放。目前,下拨救灾资金900万元,累计下拨棉被47332床、毛巾被25814床、毛毯2754床、单衣裤25940件,动用救灾帐篷2741顶、彩条布31850米,发放救灾粮65.9万公斤、食用油1.05万公斤、矿泉水3400件、方便面 4878件。对无房、无财产的重灾户,按照每人每天10元钱、每人1床棉被或毛巾被的标准,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发放到位。 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心系灾区群众,积极为灾后重建工作出力。
21日,市纪委监察局全体干部职工,自带工具,来到城区黄洋河大桥下方路段,头顶烈日,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战斗,将街道中间的淤泥以及洪水带来的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白河县、旬阳县纪委干部走上大街,帮助居民清理屋内淤泥和垃圾,清洗地面,帮助居民群众开展灾后重建……
市纪委机关党员干部慷慨解囊,向灾区捐款6800元;岚皋县纪委机关全体干部捐款15000元,捐衣物100余件;石泉县纪委机关干部捐款4000元;平利县纪委机关党员干部捐款3200元;汉滨区纪委机关党员干部捐款2550元……安康市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纷纷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支援他们早日重建美好家园。
文章来源:陕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