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民监督委员会制度”作为我省村级权力运行监督制约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从2009年在全省推行至今,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但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与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惠农政策落实问题,成为了农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党和政府在农村群众中的形象。而近几年,农村群众越过村级监督组织直接上报省市县纪委的信访件开始增多,村(居)民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委会)在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缺位、失位、越位监督情况,职能严重弱化等一系列问题逐渐突显,主要表现在不想监督、不会监督、不敢监督、不愿监督、胡乱监督。
如何破解这五大难题?紫阳县通过深入调研,科学总结监委会制度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结合紫阳实际,着眼于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立足于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监委会制度,从2015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创新推行镇纪委直管监委会制度,破解基层监督弱化难题,全力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
镇纪委直管监委会制度,创新就在于“直管”两个字——监委会由以前的多部门都在管却都管不到位,到现在由镇纪委直接管理,直达病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监委会由镇纪委直接管理,在村或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独立行使监督权,向村民或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负责。并就村级监督工作向镇纪委实行一事一报,特事特报,急事急报,同时镇纪委依纪依规及时指导监委会进行监督。
据该县焕古镇纪委书记朱棋介绍,监委会收集社情民意和问题线索,涉及民生发展类的,由监委会向联村镇干部反映,同时报镇纪委,镇纪委跟进了解;涉及对村委会的意见和建议类的,由监委会向村委会提出,同时报镇纪委,镇纪委跟踪督办问责;涉及违纪违规问题线索类的,由监委会直报镇纪委,镇纪委直查快办。
实践证明——镇纪委直管监委会制度让监委会有了撑腰的“娘家”,指导的“专家”,直接管理的“东家”。激活了基层监督的神经末梢,绽放了监委会的第二次生命力。
解决不敢监督的难题
日前,向阳镇社区召开了一次普通的居委会议,是要商议关于倡导社区文明新风的议题,只要是关系到了重大决策的会议,社区“两委”都会请监委会成员参加,因为镇纪委在直管中赋予了村或社区监委会8项权力:对“三农”投入项目资金的监管权。2.对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的建议权。3.对村级财务收支的监审权。4.对村级事务管理的质询权、要求答复权。5.对反映村(社区)干部不廉洁、不公正、不民主等问题的受理权,向镇纪委特事特报权。6.对不称职村(社区)干部罢免的提议权。7.对被误解村(社区)干部的澄清保护权。8.依法可行使的其他监督权。
让监委会手持尚方宝剑,让田间地头的“小纪委”一旦发现决策有问题或发现村组干部有损害村民利益的行为,他们可以当即批评纠正,也可以直接向镇纪委报告,解决了监委会遇事报告无门的问题。
“现在,监委会就是社区里法规政策的宣传员、社区事务的监督员、矛盾问题的调和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促进工作的推动员”,向阳镇社区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哈志刚介绍说。
“现在,监委会总能在第一时间主持公道、澄清事实,矛盾很快就能化解。这样的监委会,我们群众绝对支持”“我们社区老百姓有疑问了,就会找到社区监委会,向他们反映,监委会能够给我们答复,很快就能够解决”,向阳镇社区居民唐其善、邢世秀激动地说。
“我们监委会自从有了镇纪委的大力支持,监委会成为了社区里的第三驾马车,只要你干得好,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我们,再也不是之前的陪衬和配角了”,向阳镇社区监委会主任任芝桂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解决不想监督的难题
朱必友——双桥镇社区的原监委会主任,他凭着自己秉公办事、公正监督的优秀表现,被推选为该社区的党支部书记。
“监委会主任和委员,只要工作干得好,组织就会重用和提拔”,在谈到镇纪委直管监委会之后的变化时,他感受颇深。
紫阳始终把选好领头人,培养好苗子作为不断提升村监委会人员高素质、软实力的关键,监委会成员中的许多先进分子,经过基层的锤炼,在换届时,镇纪委主动向镇党委提出重点考虑使用的建议。2015年至今,59名好苗子被选为监委会成员,13名监委会委员被推选为监委会主任,7名上一届的监委会主任分别被推选村主任或党支部书记。
破解不会监督的难题
2015年9月,紫阳县纪委监察局对197名监委会主任进行了一次集体专业培训。按照“急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突出监委会职责权限、工作程序等主要内容,同时将农综服务、农村低保、合作医疗等八百多项常用涉农政策法规编印成书,形成了常态化培训资料。
镇纪委每年每季度定期组织对本镇监委会主任及其委员进行培训,制定了监委会“一册两本三表一台账”相关规范性文书、表册,确保了监委会在执行监督时有据可查、有章可循。每月的下旬由镇纪委主持召开监委会主任工作例会,收集工作情况报告表和问题线索报告表,听取情况汇报,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总结交流经验。
2016年6月,该县向阳镇纪委到天生桥村监委会听取工作汇报时,了解到该村二组组长陈光喜涉嫌利用职务之便,侵占村民计划生育扶助金问题,镇纪委查实了陈光喜违纪行为,经报请县纪委同意给予陈光喜开除党籍处分。
破解不愿监督的难题
2016年春节将至,城关镇环城路社区的监委会主任张柏英凭借一年来出色的监督工作,拿到了绩效补贴12000元,从她的脸上透露出无比的喜悦心情:“我们也有了财政的支持,绩效挂钩,干的好就有收获,干的不好群众不认可,自己脸上也无光”
紫阳县在推进镇纪委直管监委会的工作中,县财政大力支持,解决了监委会主任待遇不高的问题。
据紫阳县财政局局长储成斌介绍,监委会主任补贴全部纳入绩效考核,县财政一次性拨付到镇,由镇纪委统一管理、考核、按绩效发放,奖优罚懒。
紫阳,解决了监委会过去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用经济的杠杆“四两拨千斤”,激发了监委会的工作热情和活力。
破解胡乱监督的问题
直管不严管,等于是空谈。
“参与不决策,监督不干预,工作不越位,公正不徇私,助力不拆台”的25字工作原则,是紫阳给予监委会工作的准确定位。对站位不监督,缺位少监督,越位乱监督的,镇纪委及时督查和问责,保证了监委会在阳光下行使监督权力。
2015年9月至今,全县先后有25名监委会成员被不同程度地问责追究,其中17人被镇纪委约谈,9人被镇纪委通报批评,5人被镇纪委立案查处。
紫阳县高滩镇纪委书记夏圣华:“我们镇纪委要求监委会及时给我们上报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镇纪委的线索来源渠道大幅拓宽,有力地促进了镇纪委的纪律审查工作”。
紫阳,用镇纪委强有力的直管,倒逼监委会发挥作用,让监委会成为村级反腐的特种兵。2015年至2016年,全县纪检监察机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案件182件200人,几乎是全县2012年—2014年查处案件和处分人数总和的两倍,深挖和查处了一大批腐败积案,形成了强大震慑,得到群众的大力拥护和广泛称赞。省市纪委相关领导在调研考察监委会制度“紫阳模式”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镇纪委直管监委会制度,更好地发挥了监委会的监督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紫阳县委书记赵立根介绍说。
此项制度的探索实践和积极创新,代表了紫阳与时俱进、追赶超越的清风正气,更代表了紫阳县委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勇于担当的胸怀和智慧。
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在民心。
紫阳县镇纪委直管村(居)监委会这一充满活力的制度创新,必将沐浴全面从严治党的春风雨露,吸收广大群众的智慧营养,在巴山汉水、茶乡紫阳的大地上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