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探索建立“三个三”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
打印

紫阳县紧紧围绕保证“项目建设安全、资金使用安全、权力行使安全、干部成长安全”的目标,按照“查风险、抓重点、定措施、建制度”的工作思路,探索实行“三个三”工作机制,逐步完善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切实加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一、严把“三个环节”,强力推进廉政风险防控

一是查险定级亮风险。把查全、查准、查实廉政风险点作为关键环节。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对各镇、各部门行使的职权进行全面清理,明晰权责界限,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241张,全面掌握全县各镇、各部门职责和权力界限。其次,采取点、线、面“三个结合”和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组织评、集体定“六种查法”,分岗位、镇和部门、单位“三个层面”,深入排查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外部环境、制度机制“五类风险”。根据权力的重要程度、自由裁量权的大小、行使的频率、腐败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等,对风险点逐一评估,确定其高、中、低风险等级,并进行公示,做到岗位职责明确、廉政风险清楚、防范措施得力。截止目前,全县编制行政职权目录2549项,确定职权数2285个。共排查出各类风险点4573个。二是落实措施控风险。根据查找出来的岗位廉政风险点和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4573个,明确防控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有效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对收集到的廉政风险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实施黄色、橙色、红色“三色”预警,通过发放提醒书及时进行风险提醒。对相关违法违纪人员运用谈话教育、警示诫勉、责令纠错、党纪处分等方式,启动问责程序。2012年以来已实施预警1300多次,对113名干部实施警示训诫,查处 干部57名。三是制度建设防风险。梳理权力清单,及时修改、完善、增减风险点,实现风险点动态管理,确保防控效果。对照业务流程,紧紧抓住容易发生廉政风险的环节,细化各项制度和操作办法,建立完善了《机关财务管理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制度》、《政府投资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同时,建立了与廉政风险防控责任监督制度相匹配的考核制度,把对干部的廉政风险防控践诺情况纳入年终考核。

二、突出“三个重点”,不断深化风险预警防控

一是全员防控中突出领导干部。把全县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在职干部都纳入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将防控工作神经末梢从各镇、各部门延伸到行政村(社区)。在全员防控基础上,突出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的用权、用钱、用人风险。二是全域覆盖中突出重点领域。实现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全覆盖。在全域覆盖中,突出项目建设、规划审批、产权交易等建设领域;突出征地拆迁、社会保障、扶贫救灾等民生领域。形成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确保干部廉洁、工作高效。三是全程监督中突出关键环节。在廉政风险预警防控中突出预警处置环节,按照信息收集、等级评定、预警处置、督查整改、结果回告、定期通报等流程严肃进行预警纠偏。对干部选任、资金使用、项目建设等重点权力进行全程监督。在监督中突出重点环节,如针对项目建设的决策计划、设计预算、招标投标、竣工验收、资金使用等环节强化监控措施,防止腐败问题发生。

三、搞好“三个结合”,切实增强风险防控实效

一是与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增强防控意识。结合廉政文化建设活动,通过领导干部讲廉政课、组织收看警示教育片,借助企讯通、微博、微信向党员干部发送廉政短信等方式,广泛学习宣传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了“人人接受教育,个个关注风险”的良好舆论氛围。二是与政务公开相结合,强化群众监督。通过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加大党委、政府工作透明度,始终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置于阳光之下,在醒目位置公开岗位职责、办事流程及办结时限,全方位公示风险点位和防范措施,推行廉政风险防控践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促使干部改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自觉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三是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促进规范用权。通过风险排查、预警处置、完善制度,让干部认识到廉政风险防控是一个自我警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过程,进而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责任意识,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升,达到了规范和效能的统一,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上一条:履职“回头看” 宁陕纪检干部述职晒实绩
下一条:安康召开廉政文化进农村暨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