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效能监察是安康市农业局纪检监察工作服务畜牧产业的最佳切入点,也是从源头上惩治和预防腐败,切实加强党风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这是安康市农业局近年来经过探索和实践,对效能监察工作的深刻认识。安康市农业局领导班子一直十分重视效能监察工作,特别是2006年以来农业局纪委设立监察室进一步加大效能监察力度,紧紧围绕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的战略目标,坚持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提高,在提高中深化的方针,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改善了行政管理,提高了管理效能。进三年来,直接追究责任和查处违规人员24人。效能监察已成为安康市农业局行政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全市畜牧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突出畜牧产业工作重点,抓住农业执法工作难点,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热点,增强监察工作的针对性和渗透力
首先,围绕畜牧产业工作重点,加强了干部作风建设督查力度。以治懒、治贪、治庸为重点,着力解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工作拖沓、效率低下,贪图享受,热衷玩乐等问题;为确保政令畅通,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严肃按党纪政纪查处。去年针对没能完成畜牧产业任务的5个单位12个领导进行处罚,对在畜牧产业考核检查中工作不认真的7名干部进行了警示提醒谈话;督查处理其他工作未完成的局属单位干部3名;对平利县农业局干部在畜牧产业发展中工作不得力,造成养猪大户损失的干部进行了督查督办处理;对旬阳县发生生猪疫情及时进行了督办。通过这些效能监察活动,使部分畜牧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消化在萌芽状态,受到了群众的肯定。
其次,加强了以农资市场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的农业行政执法监察工作。农业投入点是农资市场监管的重点环节,安康市农业局执法工作在督促落实效能建设八项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整合执法力量,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去年共计下发5起督办函查处假劣农资,组织各县执法骨干交叉检查执法1次,会同市直委托执法单位对农资市场源头检查18次,全市共查处假劣农资、禁用农药等28271.5公斤,挽回经济损失36.3万元。
抓住群众关心热点,做好农民负担监管,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针对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不顾客观实际,不履行“一事一议”程序,随意向农民筹资筹劳的问题制定了《“一事一议” 筹资筹劳管理办法》,从严把关“一事一议”限额控制、申报审批、张榜公布等环节,全市开展“一事一议”的村共545个;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执行中,采取了明查暗访相结合的办法抽查了5县区20余所学校,检查结果显示各项减补政策均能落实到位。
二、建立“三明确,三到位”的效能监察工作机制,提升效能监察整体合力
2006年以来,安康市农业系统监察工作紧紧围绕“转移重点,狠抓畜牧,建立安康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创新思维,夯实工作基础,建立起了“三明确,三到位” 的效能监察工作机制。
明确思路,认识到位。局领导班子对效能工作高度重视,经常亲自参加有关会议,安排部署工作任务,明确要求纪委监察室要通过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提高效率,促进各局属单位领导正确履行岗位责任制,提升管理水平。
明确责任,组织到位。效能监察工作涉及到全市农业系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每一个责任点,需要全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才能显现作为。今年以来,局机关科室和各局属单位已逐步完成了单位(科室)职能设置,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以便进一步推进竞争上岗,达到人人工作量饱和的目标,形成了由局机关和局属单位每名干部职工参与的效能监察网络。各单位领导亲自抓,局纪委具体抓,业务部门配合抓,在工作中做到参与不干预、监督不包办、协调不代替、到位不越位。多层次网络的构建,为效能监察工作形成整体合力创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明确程序,执行到位。为规范效能监察工作,局纪委2007年在局属各单位设立了纪检监察员,及时组织纪检监察员学习了有关效能监察工作的范围、内容、标准、方法以及组织领导和奖惩等事项,效能监察工作进一步推进,效能监察工作在市直农业系统中健康有序地开展。
另外,通过对日常各单位工作进度的监控,加强督促监察,确保目标任务实现,使效能监察工作全程介入。自2006年7月起,在市直农业系统内发布《农业政务督察通报》,紧紧围绕农业工作重点,对各单位、各科室每月完成重点业务工作、包抓的畜牧产业示范村建设情况以及局党委确定的阶段性重点工作贯彻落实情况进行通报。通过对这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责任制体系,确保了重点工作落实,促进了各项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地实施,同时也为领导班子分析决策效能监察工作提供了依据。
安康市农业局始终把是否有利于提高本市农业农村经济综合水平、是否有利于畜牧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是否有利于党风建设的深入开展为检验效能监察成效的标准。试验证明,正是坚持了这样的标准,才使效能监察工作再畜牧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了保障和促进作用。
文章来源:安康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