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巡视巡察和脱贫攻坚工作新部署新要求,成立6个巡察组,对16个镇(办)、91个村(社区)开展为期45天的脱贫攻坚专项巡察,推动中央对陕西省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切实纠正扶贫领域存在问题,确保整县脱贫摘帽。
广泛动员,提升专项巡察参与率。把镇(办)党委班子成员、镇(办)机关干部、驻镇(办)单位负责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全部纳入巡察动员会参会范围,明确在巡察镇(办)期间,对辖区村级党组织同步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在被巡察各镇(办)机关设置专项巡察信访接待室、各村(社区)设置专项巡察举报箱,向社会公布24小时举报电话、邮箱,构建起信、访、网、电四位一体举报网络,畅通干部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巡察组深入各村(社区)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张贴巡察公告,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讲解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和监督举报渠道,征询干部群众对专项巡察工作的意见建议,把巡察“探头”安放到群众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零距离了解社情民意。通过“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方式,实现专项巡察宣传动员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有效提高干部群众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
开门纳谏,拓宽专项巡察覆盖面。安排专人接听举报电话、查看邮箱,及时收集整理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情况。巡察谈话坚持村(社区)“三委会”成员、近年离任村干部、重大项目参与者和知情人“三必谈”,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谈话范围。针对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少、参与主动性不强的现象,变群众“上访”为巡察“下访”,随时随地接受干部群众“约谈”,采取“一对一”封闭式谈话,让干部群众放下顾虑、敞开心扉,敢说话、说实话、讲真话,在“拉家常”“掏心窝”的促膝谈心中发现蛛丝马迹。对巡察发现的重点线索坚持“四查”,即“顺查”资金流向,摸清上级给多少、镇村支多少、实际落地多少,查找挪用私分、贪污冒领等问题;“逆查”项目程序,按“竣工验收、施工监管、招标合同、立项审批”路线图,走村入户看现场、对比规划查落实,查找规避招标、围标串标、权利寻租等问题;“抽查”干部作风,突击检查驻村干部履职、机关干部在岗、基层站所服务和村(社区)干部坐班情况,查找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严查”民生问题,聚焦精准扶贫、惠民政策落实情况,查找吃拿卡要、优亲厚友、小贪微腐等问题,着力拓展巡察监督深度和广度。
聚焦重点,提高专项巡察精准度。紧扣专项巡察“四落实八看”目标任务,着力找准扶贫领域廉政风险点、突出扶贫领域特点、聚焦问题痛点难点,采取“三不三直接”方式,即安排工作不走漏相关信息、不要被巡察单位人员陪同、不提前打招呼,直接调阅镇村资料、直接审核镇村财务、直接查阅各类记录。围绕党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责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任务落实,重点看党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市委、县委脱贫攻坚方针政策情况;看党委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情况;看被巡察单位职能部门、下属单位或所辖村(社区)履行脱贫攻坚责任情况;看纪委履行脱贫攻坚监督责任情况;看中央、省、市、县各类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看扶贫领域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看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看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扎实整改,增强专项巡察震慑力。坚持“边巡察、边整改”,对巡察发现的轻微违纪问题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反馈,要求被巡察单位限期整改、立行立改,并将整改情况予以公开,接受干部群众监督。对专项巡察发现的99个“四个落实”方面问题、16个共性问题、44个个性问题,提出意见建议37条,严格落实镇(办)村(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整改落实情况“双报告”制度,要求被巡察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整改报告上签字背书,对报告内容负责。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深挖问题症结,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扎紧制度笼子,做到补短板、促攻坚,做细做实“后半篇文章”。适时开展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对照巡察报告、反馈意见以及被巡察党组织整改报告,“靶向”开展监督检查,推动巡察整改“锤锤落地”、问题“见底清零”。对思想不重视、整改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甚至拒不整改或边改边犯的,及时提出问责建议,坚决防止压力传导层层递减、巡察过后面貌依旧等现象,发挥巡察监督标本兼治的作用。(勉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