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汉中市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总揽,以“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民生,促进作风转变、促进和谐稳定、促进科学发展)为载体,深化拓展万名干部下基层为民服务活动。
一、活动内容。1.走访调研聚民智。深入走访,摸清民情;认真分析,制定规划。2.谈心交友暖民心。突出重点,做到四个“必谈”(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必谈;致富带头人、复退军人和务工返乡人员必谈;信访老户必谈;村“两委”干部必谈)。3.下访巡访保稳定。入户下访,巡回接访;梳理民情,化解民怨。4.结对帮扶解民困。主要采取联点包抓、攀亲包扶。5.发展产业助增收。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打好扶贫攻坚战,推动升级晋档,深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6.培优扶弱强基础。开展调查摸底,强班子、建优队伍;培育示范、整顿后进、整体推进。
二、工作要求。1.确定了干部下基层驻村联系点。全市确定了49个市级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驻村联系点和151个市直部门(单位)及中省驻汉单位县级及其他干部下基层驻村联系点,同时,要求各县区对未纳入市级下基层驻村联系点的村,都要作为本县区党员县级领导、县区直属部门单位和中省驻辖区单位干部下基层驻村联系点,实现驻村全覆盖;市、县区考核办把各部门各单位联村和干部驻村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组织部门将干部下基层驻村情况列为提拔副科级以上干部应考察和党委常委会任免干部应汇报的重要内容,促进干部下基层常态化、制度化。2.制定了驻村制度。一是保证驻村时间。市级领导干部联县驻村,每年不少于2次,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少于1周;县级领导联镇驻村,每年不少于2次,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少于2周;其他干部轮换驻村,每人每次不少于1个月。驻村蹲点坚持一批接着一批干、一茬接着一茬抓。二是实行“两新”和后备干部锻炼制度。市、县区新提拔领导干部,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原则上到本单位联系点工作2个月以上。市、县区党政机关(含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新考录的公务员,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先选派到基层锻炼再上岗,原则上至少在下基层联系点工作3个月以上;被确定为副科级以上后备干部的优先列为驻村锻炼对象,驻村时间不少于2个月。“两新人员”和后备干部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是中共预备党员、共青团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干部到村任职期间,党、团组织关系转到所在村,参与所在村党、团组织活动,工作期间一律吃住在村,其日常管理以基层单位党组织为主,下派单位和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跟踪管理。锻炼期满后,基层单位党组织对下派锻炼人员的工作学习情况进行鉴定和考核,考核结果由组织人事部门存入本人档案。3.强化督促检查。市、县区组织部门、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作风整顿领导小组采用明察暗访、交叉检查、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重点检查人员到岗、工作进展、《民情日记》、工作成效、群众反响等情况,并适时公布检查结果。
文章来源:汉中市信息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