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纪委加强信访信息的捕捉力度,及时预防、化解潜在和明显性问题,通过畅通县、镇、村三级信访网络、扩展点名接访制度覆盖面、搭建网上举报平台等举措,做到结案息访关口向“下”移,群众满意率往“上”升。
一、畅通信息渠道,延伸信访信息网络体系
以镇纪委为依托,完善信息员、信访员、监督员的“三员”机制,延伸纵横信息网,及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保证重大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反映、及早预防。对于已掌握的信息,认真进行梳理归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到“苗头性隐患不放过,紧急事件不放过,热点难点不放过,重大案件线索不放过”。对问题重大、线索具体的信访信息,确定专人主查、领导包案,能化解则化解,能立案则立案。对信访信息量多、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由职能部门组成调查组深入一线,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努力做到排查一起、化解一起。
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信访信息作用,及时向信访人反馈已受理、办结的信访案件,掌握动态工作情况。通过优化举报环境,鼓励、引导群众积极举报,拓宽信息来源,畅通信访渠道,从矛盾“一线”解信访难题、促社会和谐。
二、拓宽接访范围,搭建领导干部“连心桥”
按照要求,将群众点名接访范围扩大到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等全县党政领导班子所有成员。在县信访大厅制作悬挂了《勉县县级领导干部接访公示栏》,将县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姓名、照片、职务、分管工作等进行公布,并明确了接访受理范围,信访人权利、义务,接访流程等内容。实现责任领导与上访群众的“零距离”对接,进一步夯实了各职能部门和分管领导的信访责任意识,促进信访问题的有效解决。2012年在实施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中,28名县级党政领导公开接待上访群众198批次,涉及群众859人次,公开接待群体性上访45批528人次,下访、约访、回访信访群众406批4644人次。全县各镇、县直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全部挂牌,公开接待上访群众2345批次,涉及群众8611人次。
此项措施的实行,为更方便、快捷的解决群众上访诉求,更及时、有效的化解矛盾纠纷,更有力、有利的维护基层稳定找到了一把“新钥匙”,更为畅通群众诉求开启了一扇“方便之门”。
三、搭建网络平台,推行便民服务新举措
为破解群众“信访难”题,在充分用好网络平台上做文章、下功夫。在具体操作中,依托互联网建立了专门的纪检监察举报网站,集中受理群众对党员干部及纪检监察对象违纪违法问题的信访举报。群众可随时登陆勉县纪委监察局网站的举报口,按照操作提示反映问题。为保证举报人信息安全,网站采用软、硬件两层加密、防毒措施,非指定的信访工作人员无法查看信访举报相关信息。同时,举报网站平台安排专职人员,每个工作日登录一次举报网站查看举报信件,对收到的信件进行分类处理。对属于纪检监察业务范围内的举报信件,在收件后7日内予以分流处理;不属于的,则由信访举报工作部门登记后,按照“归口办理”的原则,收件5日内转交有管辖权的机关办理。
这一举措,变群众“麻烦”信访为轻点鼠标“便访”,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实现求助、投诉、咨询等信访目标,得到媒体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去年以来,该县依托信访网络渠道共受理群众信访问题2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