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汉中市纪委监察局积极创新政风行风测评方式,采用现代通讯技术,通过电话调查采访市民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方法进行测评,把政风行风的评判权真正交给群众,确保了测评结果的真实公正,促进了全市政风行风的明显好转。这一经验受到省纪委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范围学习推广。
创新测评工作求实效 增强测评方式的科学性
政风行风测评工作是推动政风行风建设的有力手段,测评方式的科学性至关重要。以往的政风行风测评主要采取在公共场合给群众发放问卷和被测评部门自己组织填写,然后统计问卷得分的方式进行,不仅针对性不强,而且容易出现人为“拉票”等不良现象,导致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测评结果“水分”多,没有真正体现民意,缺乏公信力。针对这种现象,市纪委监察局将改进政风行风测评工作列为纠风部门破难创新的重点课题,要求其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认真破解。市纠风办在改革测评方式的调研中,得知市电信分公司采用外呼形式进行社会调查的信息,立即到现场观摩论证,发现采用这种国际上通用电话外呼信息技术进行政风行风测评具有效率高、成本低、保密性和公平性强、不受人为因素干扰、测评结果客观真实的优点。为保证这种测评方式科学合理、易于操作,市纠风办主动邀请西安交大绩效管理研究中心参与合作,进行科学分析论证,在采用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政风行风测评实施方案》,《采集行政相对人和服务对象电话号码样本方案》和《实施电话调查测评方案》等方案,在市、县(区)两级选择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42个部门和行业,委托电信公司利用10000号外呼中心,通过电话采访市民群众和被测评部门(行业)的服务对象的方式,围绕依法履职、公正执法、政务公开、办事效率、服务态度等5个方面的情况开展政风行风测评。电话采访测评和纠风办综合测评各占总分值的90%和10%,让群众充分发挥监督权,为部门和行业“挑刺把脉”, 测评成绩真正由群众说了算。
采用现代技术挤“水分” 增强测评结果的公信力
采集市民群众和服务对象的电话号码是进行电话采访测评最基础的工作。为此,市纠风办和各县区为每个被测评部门采集了200个电话号码样本,并且认真审核,严把质量关,最大限度地确保采集样本的真实性和广泛性。截至目前,全市共采集了10万多个行政相对人和服务对象的电话号码。为确保测评结果的公平公正,市纠风办在实施测评时运用了电话号码随机分配、工作人员随机确定、电话号码随机抽取的“三随机”办法,然后按照依法履职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根据各县区人口数量,从200个电话号码中抽取50-60个进行电话采访测评。整个调查由话务员采取“一对一、背靠背”电话采访被调查对象的方式进行,被调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真实、自由地表达对部门和行业政风行风的看法,电脑系统对通话内容自动同步录音保存,并进行即时分类统计。在综合测评环节,市纠风办将各部门行风建设、参加“行风热线”、恢复“效能投诉”等情况量化后列入测评内容,邀请市级领导,市纪委常委、各室主任共同打分,作为综合测评成绩。电话调查采访结束后,在市纠风办的监督下,电信公司立即封存所有资料,并安排政治素质好、业务精通的员工分系统、市本级、县区、系统内各部门四类进行汇总统计,排出名次,并归纳整理市民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科学规范、程序严密的调查过程既减少了打“人情分”的机会,又消除了一些部门对测评工作的误解,增强了政风行风测评结果的公信力和严肃性。
公布测评结果表民意 增强测评工作的影响力
以往公布测评结果只采取文件通报一种形式,公众知晓率低,社会影响面小,测评结果影响力弱。针对这种情况,市纠风办通过召开全市政风行风测评结果通报会,向各县区、各部门印发文件通报,在电视、报纸、网站主流媒体通报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公布测评排名情况及梳理归纳后的群众意见建议,扩大了公众知晓率,并对排名前三位的授予“2008年度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排名后三位的对单位负责人和班子成员进行警示训诫谈话,帮助分析原因,督促整改。同时,还将测评结果通报给组织、人事、宣传等部门,供其在目标责任制考核、文明单位评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等工作中参考,极大增强了政风行风测评工作的影响力。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测评结果向社会公布后,一些名次靠后的部门和行业既感到震惊,又心服口服,开始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改进作风上。同时,一些名次靠前的部门热情激发、信心倍增,干劲更足,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政风行风建设活动,主动邀请市纠风办检查指导,掀起了全市政风行风建设的热潮。
文章来源:汉中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