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固县积极挖掘以张骞精神为核心的历史积淀,按照“一个中心、两大基地、六进并举、多点示范”的总体思路,全面融合革命历史题材、民间艺术和现代传媒,形成了多措并举、多效促廉,富有地方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新革局。他们创新载体,不断推陈出新,始终坚持“贴近实际、正面引导、讲求实效、寓教于乐”的原则,狠抓三个强化,做好四个结合,广泛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有力促进了农村党风、政风、民风的进一步好转。
一、切实采取措施,做到“三个强化”
1、抓机制,强化组织领导。该县从农村廉政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廉政文化工作的领导力量,循序渐进,督促引导基层开展活动,有效促进工作落实。成立了由分管副书记为组长、宣教室同志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不定期地深入到各镇进行调研、指导、检查。为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各建制镇也相应成立了2至4人组成的廉政文化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各村由党支部书记主抓,村级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妇联、村监会、村纪检委员各司其职,在镇、村形成了层层狠抓廉政文化建设的大格局,各镇、村结合实际,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规划,落实责任分工,有效地发挥了镇、村二级班子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2、抓载体,强化阵地建设。活动实施中他们坚持倡导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以“三会一课”为载体,加强思想阵地建设。将增强群众廉政意识教育纳入镇、村班子学习会、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和党课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法规制度;建立乡村廉政文化活动中心,开办学习园地、墙报专栏,及时公开党务、村务,定期登载廉政时事、先进事迹、警示案例、廉政格言警句等;以镇文化站为依托,挑选文艺创作骨干,从各类文艺团体中精选本乡本土的“文艺能人”,建立了20多个廉政文化业余宣传队,开展地方戏、说唱、小品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宣传活动;同时,各村还充分利用文化广播室大力宣传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了多层次、多方位开展廉政文化宣传的强大合力。
3、抓典型,强化工作落实。工作中,他们注重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先后出台了《关于创建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示范点的实施方案》和《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示范点考核验收标准》,以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创建为抓手,努力打造具有本县特色的廉政文化品牌。
一是深挖历史积淀,唱响“张骞故里、神奇桔乡”品牌,大力营造清风正气。在全市县区一级率先建立了廉政教育中心,综合运用文字、数据、图片、书法、漫画、电教等形式,分教育、制度、监督、惩处、成果五个部分,分批组织村委会主任、村报帐员、农财中心村财组工作人员等600余人参观学习,接受教育;在县电视台播出“桔乡清风”电视专题片10期,在广播电台开播“桔乡话廉”广播节目15期,依托县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等载体,开展“扬正气、促和谐”优秀廉政公益广告展播16期,建成“桔乡清风”网站,截止目前,访问量已达46万余人次;近日,该县又在城固与汉台交界的“西大门”新建大型廉政公益广告牌2面,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支持,广泛参与,筹措资金、统筹规划,在县内干线公路两侧、农村集镇显要位置先后建成廉政公益广告牌60余面,大力弘扬张骞精神,为全县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的扎实开展营造浓厚氛围。
二是以各建制镇为主导,协调推进示范点创建活动。按照部署,各镇把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创建工作作为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紧抓不放,对照考核验收标准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和“回头看”,对近年来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好的经验做法进行回顾总结。通过开展以“看是否真正重视廉政文化建设,看是否符合示范点创建标准,看廉政文化建设是否与时俱进”为主要内容的“三看”活动,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不走过场。几年来,该县纪委已先后三批对申报为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的村,经严格考核检查已达到标准的命名了13个,推荐出5个村申报市级命名。
三是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着力推动廉政文化进农村。通过建设活动阵地,开展廉政教育,组织廉政文化活动,实施党务、村务公开,开办廉政专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廉政时事、先进事迹、警示案例、格言警句等廉政信息,不断拓宽农村廉政文化建设领域;通过印发廉政宣传单、悬挂廉政警示语和警示牌、建设廉政文化墙、播放廉政电影、自编廉政文艺节目等形式,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共建廉政文化墙300多面,廉政文化走廊2处,大型廉政公益广告牌60面,向村组干部发放廉政台历1700多本,廉政贺年卡6000余份,在全县农村营造了浓厚的崇廉尚廉氛围。
二、做好“四个结合”,真正取得实效
一是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提升农民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针对当前农民“求富、求知、求乐”的多元化需求,适时组织开展文艺汇演、观看反腐倡廉题材电影、警示片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将廉政文化所蕴含的诚信、守法、清廉等内容渗透其中。各村充分发挥文化图书室的作用,不仅制作了各种展板条幅,而且开辟了廉政读书区,购置了反腐倡廉趣味读物以及党政纪条规方面的政策读本,方便村民阅读及查询。该县龙头镇新华村党支部、村委会购置各类书籍达2000多册,仅廉政书籍就有300余册,还定期组织村民到廉政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活动,学习有关党纪政纪条规、基层政权建设法律法规等,有效增强了党员群众的党纪法规意识。
二是与“勤廉镇村”创建相结合,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勤廉镇村”创建的十大标准之一,以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成效来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化,以廉政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工作中,他们按照“以廉强基,以勤固本,勤廉并进”的总体思路,把廉政文化建设与村两委班子建设、惠农政策落实、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机结合,统一纳入“勤廉镇村”创建规划,使农村各个层面的工作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几年来,该县18个建制镇、310个行政村中共有12个镇创建为勤廉镇、232个村创建为勤廉村、其中有55个村成功创建为勤廉示范村,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与党务村务公开相结合,增强农民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按照温总理“农民利益无小事”的要求,把构建和培育农村廉政文化和村务公开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上级对村务公开工作的要求,不断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规范村务公开运作方法。全县310个行政村制作高质量的村务公开墙报340余面,将勤政廉政、村级财务、生育指标等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以及有关党纪政纪条规、涉农法律法规、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等全部进行公示,让群众明明白白,让“村官”清清白白。
四是与促进农村发展相结合,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品德与文明素质。农村要发展,稳定是前提。他们把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同农民教育相结合,扎实开展了“知恩知足、知荣知耻、知法知德”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六知”教育活动,对农民从惠农政策、知法守法、诚信理念、家庭美德、创业致富等方面开展教育,把提高农民群众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准作为保稳定促发展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将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同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教育紧紧结合,围绕引导农民依靠科技致富这个“轴心”,促进农民致富,通过送政策、送思想、送技术、送信息、送资金,为农民群众切实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该县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品牌化的轨道,特别是2009年《示范点创建标准》和《验收标准》的出台,全县各镇、村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创建活动,进一步夯实了全县廉政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建成了一批具有城固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群体,推动了廉政文化建设全面、深入、持续发展,形成了党风政风与社会风气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文章来源:城固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