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宁强县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三公”经费问题,综合运用教育引导、制度约束和监督查处等手段,把住了公务支出的“钱袋子”。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结合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该县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全县党员干部必学内容,组织党员干部集体学习相关文件,开展“弘扬延安精神、坚持勤俭节约” 大讨论,定期向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发送警示提醒短信,并在县电视台、网站等媒体设立专栏、专题和曝光台,及时报道勤俭节约的好典型、好做法,公开曝光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案例,营造节俭氛围。同时,开展了党纪条规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全县80个单位2000余名党员干部,通过观看正反两方面电教片,到监狱、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等,认真组织学习中、省、市和县纪委通报的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案例,以案为鉴,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不碰纪律红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观念。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该县及时跟进,按照定额标准编制“三公”经费预算,严格总量控制。2014年 “三公”经费预算,总体上在2013年压减的“三公”经费基础上按照不低于年初预算10%的比例进行了压缩,把好“三公”经费“进口关”。同时,制定配套制度,印发了宁强县贯彻执行《党政机关例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的具体实施办法,修订完善了会议审批制度、差旅费管理办法、会议费管理办法、接待经费管理办法等,从源头上明确公务消费标准,严把经费“出口关”。针对党员干部反映强烈的会议多、文件多问题,出台《关于进一步减少会议精简文件简报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按厉行节约要求控制和压缩会议,控制文件数量、篇幅,精简简报;针对群众关注的公车使用问题,所有单位统一划定公车停放区,实行公休日定点停放和节假日封存制度。此外,推进公务卡改革,减少现金报账,对各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动态监控,有效监管资金去向。
为确保令行禁止,该县纪委畅通投诉渠道,公布监督电话、邮箱,不间断受理举报,并抓住元旦、清明、五一、端午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协调财政、审计等部门组成6个暗访组,深入酒店、餐馆及旅游景区等,对有无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旅游等问题以及其它违反中省市有关规定的行为集中开展了检查;会同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等部门,采取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各镇、县直部门不定期开展检查,共查阅帐册2000多册,翻阅会计凭证和原始发票单据近10万张;选聘39名由离职老同志、新录用公务员、大学生“村官”和群众代表组成的“四风”纠查小组,每次随机抽取3人组成暗访组,对全县各单位党员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纠察,目前共开展活动78次,发出督办意见通知书12份,办结10份,纠正处理问题18个。同时,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相关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的情况,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不断拓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和范围。对发现的问题,坚持从严处理,截止目前,该县共对4起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案件进行了立案调查,党政纪处分4人,其中科级领导干部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