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来,汉中市纠风办创新工作思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测评单位建立服务对象信息库,采用电信ICD电话外呼系统和移动MAS短信系统从信息库中随机抽取服务对象进行测评,确保了测评结果的公平公正。使社会公信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实行“四统一”,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测评工作的干扰。2007以来,市纠风办每年都要对市县两级50多个行业近700个单位采取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方式、统一公布结果“四统一”方式进行行风测评。通过实施“四统一”方式测评,改变了过去一些县区当测评结果出来后,个别领导以单位贡献大小进行“论功行赏”,要求纠风办更改测评名次的现象。同时也限制了县区个别部门找县区纠风办提高测评名次,背离群众意愿的现象。
(二)找准了服务对象,测评单位的行风情况得到了真实评价。服务对象测评信息库的建立,比较准确全面地找准了测评单位的服务对象,保证了服务对象能够参与行风测评,有效地提高了测评工作的针对性,彻底解决了行风测评不是由服务对象参与的难题。2010年我们建立了市县区服务对象信息库后从60多万服务对象中成功抽取了4.1万个服务对象参与了测评,从调查情况看,参与的服务对象非常认同这种测评方式,愿意提意见也敢于提意见,参与行风测评的积极性越来越高。2007年收集群众意见建议600条,2008年9800条,2009年1.4万条,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退出打分历史,部门或行业抓行风建设由被动变主动。市县两级纠风办彻底退出打分历史,群众打分占100%,纠风办仅留扣分权,最多扣10分,扣分公开且有依据。去年,市纠风办将全市涉及扣分的259家测评单位的扣分情况和依据在市政府网站上进行了公布。这一措施的改进,限制了纠风办自身的自由裁量空间,这是纠风办是否敢于放弃特权思想的一大挑战。这一措施的改进,使一些名次靠后的单位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在找人说情提高名次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只有坐下来认真反省自身存在的差距,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一些名次排行中间的单位当了解到真正是群众在评价,开始下功夫抓行风建设。一些一直重视行风建设测评名次靠前的部门,从行风测评新机制中真切地体会到了它的公平公正,在思想上彻底消除担心和疑虑,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风行风建设。从而在全市上下真正形成了“你追我赶”抓行风建设的良好局面。每年的测评成绩公布后,不但没有市县领导为测评单位说情,更没有出现测评单位领导找纠风办提高名次的现象。
(四)测评公开透明,增强了测评单位对测评结果的信服力。测评新方式的实施以来,每年都有各种媒体记者到现场进行采访,市委、市政府领导,县委、县政府领导也不断到现场进行观摩,现场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四年来共有1500个单位近2000多市县领导和测评单位主管领导到测评现场进行观摩,从而扩大了行风测评的影响力。一些排名靠后的单位领导亲自到测评现场查看满意率得分情况、复查计算机统计过程、亲自听取测评录音。当测评单位领导“原汁原味”地听取到群众对本单位的满意度评价和提出的具体意见建议时,心服口服,从而消除了疑虑。
文章来源:纠风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