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坚持“群众关注什么,就公开什么”的原则,不断创新公开载体,扩大公开主体,完善公开内容 ,全力打造“阳光党务”。截止目前,全市8720个基层党组织全部实行了党务公开,覆盖率达到了100%,有力促进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公开形式精细化。适宜在党内公开的事项,主要通过会议、文件、简报形式,及时向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通报;适宜向社会公开的事项,主要采取通过公开栏、网络、电子屏幕的形式公开;针对偏远农村,重点通过党员活动室、党务公开栏公开;针对老年人上网少、行动不便的实际,重点通过电话咨询、视频点播方式公开;针对外出务工村民长期不在家的情况,采用电话、寄信、电子邮件等方式,把村党务公开栏上的内容逐期向外出务工的村民通报,确保党务公开没有盲区。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上下互动、整体联动,形成了“大公开”、“快处理”的工作格局。
公开内容扩大化。凡党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等依照规定不宜公开或不能公开的外,都进行了公开。特别是把一些涉及到人权、事权、物权、财权等容易滋生以权谋私,滥用权力等消极腐败问题的事项和环节作为公开的重点。公开内容划分为固定公开、定期公开和即时公开等类别,并对每块公开类别进行细化分解。实行党、政、财务“三合一”公开,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合并设置,在开展党务公开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党务带政务,党务带财务,达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完善”的效果。
公开主体多元化。充分利用村民监督委员会的职责,内容涵盖村(社区)各项公开、“三资”管理使用、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成员诉求解决以及“两委”班子及成员履职和廉洁自律等方面,对村(社区)的人、钱、事、物等实施全方位的监督和公开,实现了监督与决策、监督与执行、监督与管理、监督与服务“四个分开”,使群众的知情权真正得到落实,有效促进了村(社区)的党务公开。利用干部下基层暨“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活动的契机,要求驻村干部积极向群众宣讲政策,答疑解惑,做好党务公开的“流动宣传车”,有效地促进了党务公开取得实效,真正做到以党务公开促党风提升,以阳光操作促党群干群关系和谐。
文章来源:汉中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