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镇巴县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干部的管理上,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信念教育“系扣子”。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激情、干净、超越”作风建设、“思想奠基·党性塑造”工程,组织党员干部研读党章党规党纪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学思践悟大讨论活动,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积极挖掘和运用镇巴红色文化,组织党员干部到川陕革命根据地镇巴烈士陵园、纪念馆,以及陕南第一个红色党支部诞生地永乐镇核桃树、赵家院子红军墙遗址等地接受红色革命教育,重温革命传统,锤炼坚强党性。
警示教育“筑防线”。按照“重点突出、因人施教”的原则,分层次、分批次、分行业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参观县委党校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片、讲纪律党课、读忏悔录和警示录等多种方式,常吹廉风、常敲警钟。用好身边的“活教材”,在重要时间节点,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等典型案例公开通报曝光,召开警示教育大会以案释纪、以案说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把宣布处分决定与警示教育同步开展,最大程度提高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年已有2000余名党员干部接受了警示教育,通报曝光典型案例38起。
谈话函询“防未病”。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用好谈话函询这剂“良药”。坚持抓早抓小、防患未然,对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第一时间发现并指出来,做到该谈的坚决谈,该询的必须询。坚持质量第一、高标进行,针对不同的问题线索和谈话函询对象制定个性化的方案,规范谈话函询流程,确保谈话函询质量。坚持严管厚爱、治病救人,开展“同志式”谈心谈话,最大程度消除党员干部的抵触情绪,促使党员干部愿意说心里话、主动解决问题,真正取得提醒、震慑、警示的三重效果。今年以来,县纪委累计开展谈话函询428人次。
容错纠错“鼓干劲”。正确运用容错纠错机制,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明确容错免责的11种情形,科学划清“可容”与“不容”的界限,在具体操作中认真甄别、准确研判、妥善处置。在容错的同时启动纠错,通过严格的纠错标准和严密的纠错程序,帮助相关责任人和党组织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有效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健全澄清保护制度,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为锐意进取、敢于作为的干部吃下定心丸。今年以来,已对67名符合容错条件的干部予以容错免责或减轻处分。(镇巴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