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阳光”促和谐
打印


    核心提示:陕西省延安市针对重复访、越级访,在宝塔区先行试点的基础上,于2008年在全市推行信访听政终结制度。该市将信访听政会议议程设定为通报调查核实情况、双方当事人陈述意见等9项,全程实行“阳光”操作,双方当事人面对面沟通,公众评判现场评判是非对错,并监督问题解决。制度实行以来,在化解社会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陕西省纪委将在全省推广这一制度。

    2009年6月,陕西省黄陵县小商贩梁某与县城建监察大队工作人员发生口角,在拉扯中受伤住院,因而多次上访。前不久,黄陵县纪委举行信访听证会,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陈述、质疑、答辩和评判,双方当事人达成终结协议,梁某拿到医药费2.3万元,县城建监察大队两名工作人员受到处分。梁某当场含泪接受道歉并对县纪委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近年来,延安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更新信访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针对重复访、越级访,在宝塔区先行试点的基础上,于2008年在全市推行信访听证终结制度。制度推行以来,在化解社会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个小纠纷带出大动作

    近年来,延安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解决了一大批关系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但是对于重复访和越级访等老大难问题,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成为困扰基层信访工作的“顽疾”。

    延安市宝塔区某中学教师王某未经校领导同意,擅自住进了学校的一孔窑洞。校方多次要求她搬出,她执意不肯。校委会决定对其停薪停职,她心里不服,多次越级上访。面对这一事件,2007年3月,宝塔区纪委决定把双方约到一起,试行信访听证。

    在信访听证会上,社会各方代表、公众评判人员各抒己见,评论孰是孰非,言明利害得失。校方纠正了对王某停薪停职的错误做法,当面赔礼道歉,大家也说服王某搬出了窑洞,这一信访难题终于得到有效解决。

    总结妥善处理纠纷的成功经验,延安市纪委决定在宝塔区试行信访听证终结制度。

    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以后,极大地激发了延安市农民的积极性,纷纷响应。然而,真正给村民兑现钱粮补助时,宝塔区临镇镇觉德村的村民却发现,他们每户兑现的数额与实际造林亩数不符,有的差距还很大。村民为此多次到乡政府、区政府甚至市政府上访。

    2007年12月,天寒地冻。由宝塔区纪委牵头,与区信访局和退耕办组成联合调查组,进驻觉德村。调查组成员主动上门找村民谈心,召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最后将该村在退耕还林补助兑现中存在的106个问题整理归纳为四大类62个突出问题。随后,调查组成员和村民一起进行实地丈量。根据丈量的实际面积,给村民多退少补。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村民亲眼目睹有关证据、亲耳聆听证人证言,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历时三年的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制度试行以来,宝塔区纪委先后对12起信访案件进行听证,使78个信访难题一次性解决到位。

    在此基础上,延安市纪委于2008年在全市推行信访听证终结制度,并制定出台《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推行信访听证终结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对信访听证终结的目的意义、受理范围、工作程序、终结标准等作出19条规定。

一项新制度破解老难题

    延安市纪委副书记李春鸽告诉记者,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实行信访听证终结,双方当事人面对面沟通,公众评判人员现场评判是非对错,并监督问题解决,增强了透明度和公信度,有效防止了重复访、越级访的延续和升级。

    参与听证人员的素质如何,是信访听证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因此,在每次召开信访听证会前,纪检监察机关都认真筛选听证人员。该市把听证人员分为7类:县、乡纪委分管信访领导,调查人员,信访双方当事人,信访听证内容涉及的有关部门单位工作人员,信访双方当事人的证明人,公众评判人员以及愿意旁听的其他人员。

    特别是在确定公众评判人员时,该市根据具体信访问题核查情况,精心选择,严格把关。对反映农村问题的,在村干部、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等中选择;对反映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问题的,在该部门单位职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特邀监察员、法律工作者等中选择。

    那么,怎么确定是否采取信访听证?

    该市规定,在内容上,要求必须是经过调查核实的问题,反映内容具有真实性;在性质上,要求必须是纪检监察机关受理范围内的问题,问题性质符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纪律规定;在类型上,要求必须是社会影响面较大的问题;在程序上,要求必须由本级纪检监察机关主要领导或分管信访领导批准后,方可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进行信访听证终结。

    2007年11月,宝塔区麻洞川乡刘台村村民先后多次到乡政府和区政府反映,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南泥湾采油厂进驻刘台村开采石油时,因为使用该村井水而支付了补偿款,这些钱却被村干部私下领取了。为此,村民们多次上访,要求追回属于村民的钱。

    针对这一情况,宝塔区纪委派出调查组,认真调查核实情况后,组织召开了信访听证会。经调查组与公众评判人员合议,给予刘台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党纪处分,责令退回全部款项,由村民分配,村民拍手称赞。

    该市将信访听证会议议程设定为9项,全程实行“阳光”操作:纪检监察机关调查人员通报对信访问题的调查核实情况;双方当事人对信访问题陈述意见,出示证据,提出质疑;调查人员对双方当事人的质疑解释答复;双方当事人及各自利益代表展开辩论;公众评判人员分别发表意见;主持人、调查人、评判人民主商定初步处理结论,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研究判定是听证终结还是休会再做进一步深入调查;主持人宣布听证终结处理意见;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形成听证终结书面材料,由双方当事人和评判人员签字。

一纸终结书谱写和谐曲

    2008年7月,富县钳二乡村民高录利多次上访,反映林业站工作人员私自没收他家4只羊变卖抵罚款的问题。针对信访人要求按照每只高于市场价1200元的金额赔偿的要求,该县组织召开信访听证终结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现场答复信访人提出的问题,宣读调查处理结果,林业站工作人员在会上做了检查,并赔偿高录利2300元。会上,公众评判人员各抒己见,化解了高某的心结,他认真地在终结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表示对处理结果满意,不再上访。

    延安市严把终结标准,如果双方当事人对听证终结处理意见无异议,即作为听证终结结论;若有异议,则暂时休会,经进一步调查核实后,继续进行听证,直至信访问题解决。

    延安市案件管理室主任孟延宏告诉记者:“跟踪监督是搞好信访听证终结的重要保障。为此,延安市建立了听证终结结论落实情况通报、反馈、回访、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纪检监察机关跟踪监督,确保信访问题一次解决到位,不留隐患。”

    甘泉县劳山乡林沟村因村务、财务不公开和家族派系矛盾较深,致使村里工作难以开展,严重影响和制约村里经济发展。为此,甘泉县纪委召开信访听证会议,圆满调节了长达18年的乡居邻里纠纷,当场针对村务不公开等提出整改意见8条,并要求限期落实。随后,甘泉县纪委负责这起信访问题的调查人员进行跟踪督办,使村民反映的铁路占地补偿费发放不到位等8类17个信访问题得到解决,并帮助该村健全了民主管理制度,制定了经济发展规划,全村上下形成了勤劳致富、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2008年以来,延安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信访听证终结共化解重复访、越级访204起,无一反复,重复访同比下降33.5%,越级访同比下降61.2%。

    延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杨鑫告诉记者,通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延安市推行信访听证终结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今后工作中,延安市将在实践中总结完善,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使之成为纪检监察信访举报乃至“大信访”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信访听证终结在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上一条: 黄龙县组织收听收看《廉政准则》电视电话会
下一条: 富县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廉政准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