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甘泉,春寒料峭。
但甘泉县劳山乡芦庄村老百姓的心头却暖意融融。3月14日,在春季备耕这充满希望的日子里,甘泉县纪委、监察局机关和派出(驻)纪工委(监察室)48名纪检监察干部自掏腰包,给劳山乡芦庄村60户村民送来了4吨优质化肥。
这是该县纪委、监察局“联户帮富”主题实践活动的具体活动之一。去年换届以来,为贯彻落实县第二十次党代会精神,该县纪委、监察局就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深入开展“联农户、听民声、体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推动机关干部深入村组一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进一步增强纪检监察干部“以人为本、执纪为民”意识,全面掌握党和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情况,了解窗口单位服务情况,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不断优化全县发展环境。活动开展以来,该县纪委、监察局已先后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村组农户164人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2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结亲戚 摸实情
“给每一民纪检监察干部结一户农民亲戚,给每一户农民结一个纪检监察干部亲戚。”该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文兵的话朴实无华,却感情真挚。这样的定位,既可拉近干部与群众的感情,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反映出该县纪委、监察局“联户帮富”的诚意和决心。该县纪委、监察局要求所有纪检监察干部走出机关,深入一线、拜民为师,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做到“一对一结对、零距离帮扶”。
联农户,结对帮扶零距离。纪检监察系统48名干部分别与芦庄村60户农民攀亲戚,结对子,签订帮扶协议书,互留通讯地址、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经常性联系,零距离帮扶。
听民声,走访调研零距离。全体干部走上田间地头,与群众进行面对面、心贴心的深入交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认真倾听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了解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具体问题。
体民情,关心群众零距离。把主题实践活动作为纪检监察干部体验农村生活、密切联系群众、锤炼党性作风的重要载体,零距离体察群众心情,关心群众疾苦。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经常进村入户了解情况,至少做到“每个月到户一次、每两个月驻村一次、每季度小结一次、每半年交流一次、每年总结评比一次”,与结对帮扶群众聊在一起、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实实在在体验农村生活、真真切切密切干群关系。
渐渐地,纪检监察干部与芦庄村村民就像亲人、家人一样,走动勤了,电话多了,联系紧了……。
定措施 夯责任
为确保“联户帮富”活动联的真诚,帮得实在,该县纪委、监察局采取“五个强化”的具体措施,夯实帮扶责任:一是强化“四个一”(即每名纪检监察干部要有“四个一”:一本反映所联系农户的民情民意信息簿;一本联系农户的通讯录;一个目标任务的工作承诺书;一本保证工作落实的入户日志),确保“联户帮富”不走过场,收到实效。二是强化管理措施。建立联户干部管理台账,明确具体任务,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实行销号式管理。三是强化纪律约束。严格执行不喝酒、不打牌、不伸手、不扰民、不越位、不添乱的“六不”工作纪律,采取督查组随机检查、领导随机抽查、联系对象评议等多种方式,对干部“联户帮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实行月汇总、季通报、年考评管理措施。四是强化统筹协调。把开展“联户帮富”主题实践活动与全县纪检监察中心工作及重点民生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上下联动、齐力共促的工作格局。五是强化舆论宣传。在甘泉县纪检监察网和各级媒体广泛宣传“联户帮富”主题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营造出浓厚的推进氛围。
建规划 绘蓝图
“在今后的5年里,我们要着力在芦庄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移民搬迁的整体落实;基层党建的科学发展;山地苹果的种植试验”。 该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文兵在芦庄村召开的帮扶现场会上的讲话激人奋进。
该县纪委、监察局对芦庄村的定点“联户帮富”工作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成立了由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为组长,县纪委副书记和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干部室主任和各派出(驻)纪工委书记为成员的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专门抽调了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有农村工作经验的监察局副局长,干部室副主任长期蹲点芦庄村。去年10月以来,已先后7次在芦庄村召开县纪委常委会、帮扶工作现场会,多次深入到芦庄村进行实地调研,多次召开村“三委会”、村民代表座谈会,研究存在问题,共商发展大计。
在全面了解掌握情况之后,针对芦庄村实际情况,该县纪委、监察局制定了包扶芦庄村工作5年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帮扶项目、责任人员,提出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移民搬迁为载体、以产业发展和改善芦庄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促进芦庄村经济繁荣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环境改善、各项基础设施完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努力实现“一年基础、二年起步、三年变样、四年达标、五年争先”的工作目标,为芦庄村未来发展绘就一副灿烂辉煌的蓝图。
同时,该县纪委、监察局还坚持帮扶先扶智,将“知识帮扶”作为帮扶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帮扶方式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
办实事 解民困
大爱无声,大音希声。“‘联户帮富’不说大话、空话,就是要着眼细微,脚踏实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使群众确确实实得到实惠。”该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王乾方如是说。
该县纪委、监察局针对芦庄村调研的实际情况,首先对村上环境卫生进行了全面整治。帮助村上制定了《芦庄村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方案》和《芦庄村农村卫生管理公约》,明确提出了环境卫生“四有七无”(即有一批布局合理的环卫设施,有一支工作负责的环境卫生专业保洁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境卫生整治措施,有一套考核奖惩制度和村规民约;无暴露垃圾,无乱贴乱画,无散养家禽,无乱搭乱建违章建筑物,无乱堆乱放,无污水横流,绿化空地无杂草垃圾)标准,将芦庄村三个村民小组划分为八个责任区,由县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轮流下乡,通过清洁家庭环境、治理乱堆乱放、全面清运垃圾、建立管护制度四个步骤深入进行环境卫生整治,使芦庄村整体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
芦庄村村民王明山妻子残疾,家庭困难,全家收入全靠仅有的一个养鸡大棚。由于王明山还要兼顾地里和其他生活,担子都压在残疾的妻子身上,给鸡饮水成了大难题。联户的该县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张旨鸿得知情况后,自掏腰包给他们购置了喷嘴、水罐、管道等1千多元的自动饮水设施,实现了养鸡饮水自动化,解决了王明山家一大难题。
“有了你们的帮助,我再也不用为孩子的上学问题发愁了,”今年2月的一天,在芦庄村民钟国成的家门口,钟国成的母亲拉着该县纪委常委、办公室主任黄炜的手,不停地说谢谢。原来,由于钟国成夫妻长期在外打工,没有及时给孩子上户口,已经6岁的孩子还没有幼儿园接收,这可急坏了钟国成的父母,跑了好多次未能得到解决。黄炜主任在家访中得知情况后,立即协调相关单位先给孩子上了户口,孩子顺利入学接受教育。
“李主任,我们村子不知道咋了突然停电了,村民们都着急坏了,若今黑夜不来电,天寒地冻的,一会就把刚孵出的鸡苗冻死了,这可咋办也......”一天晚上,正在开会的包村干部李鹏接到芦庄村支书紧急求助电话。李鹏当即汇报给主持会议的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文兵。王书记指示,一方面要安慰村支书,嘱咐他赶紧带领村民采取措施进行自救;另一方面联系电力部门抢修。40分钟后,芦庄村供电恢复了,村民安心了,包村干部也放心了。
去年隆冬,芦庄村民杨志萍上山劳动时,不幸受伤,伤情严重,需要手术治疗。但其家庭十分困难。该县纪委了解情况后,原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李兴智亲自赶往医院送去慰问金。
“只有接地气,才能增底气。”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才能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干部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实践证明,该县纪委、监察局开展的“联农户、听民声、体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主题实践活动,正是“三问三解”活动的生动诠释。
文章来源:甘泉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