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组财村管 加强村级财务监督
打印

    去年以来,黄龙县在试点的基础上,推行了组财村管乡监督财务监管模式,截至目前,共整合村组资金78万元,为村组集体办实事57件,积累了集体经济,实现了村级财务管理民主化。

 

    一、推行组财村管制度的起因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关注村组集体财产,关注农村土地承包和村组财务收支的意识不断提高,特别是村民监督委员会建立以后,群众参与村级财务监督的进一步深入,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逐步显露出来。行政村组级财务管理不规范,村组干部换人不交账,致使出现提包账、麻袋账、糊涂账,甚至多年来没有账的现象,“一任组长一包账,一包一包对不上”;组干部随意处置支配集团资产,随意口头发包土地,收入支出不记账,铺张浪费、随支乱花现象严重;财务管理的混乱,形成组级集体资产监管的真空地带,由此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逐年增多,群众意见非常大。为了遏制组级财务管理的混乱现状,黄龙县纪委、监察局结合工作实际,大胆创新,于2008年11月在范家卓子乡试点推行了组财村管乡监督财务监管模式,通过行政村集中管理、统一核算、严格监督、民主使用,取得了很好效果,今年在全县全面推行了这一制度。

 

    二、推行组财村管的具体做法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实行组财村管乡监督是针对农村组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结合农村实际推行的一项制度创新,县纪委、监察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实行常委包抓乡镇制度;各乡镇成立了组财村管乡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广泛宣传组财村管工作的有关政策;培训各村支书、主任、组财村管会计,教育各村民小组长积极配合行政村搞好账务移交和账务清理,促进了组财村管工作进度。

 

    (二)健全制度,规范行为。“组财村管”是“村财乡管”模式的拓展和延伸,为了达到既发挥“组财村管乡监督”的监管作用,又确保各村财务支配的自主权,一是乡村两级组财村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村组财村管工作的账务清理移交工作,将原来历史遗留账务登记备案,监督各村民小组收缴历史欠账,堵塞财务漏洞;二是印发推行组财村管工作实施方案和实施办法,制定了《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制度》,《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组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组级财务开支审批制度》、《各类补助及差旅费管理制度》、《村民小组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全面规范组财村管工作;三是各行政村定期公布账务,采取一季度一公布的方式,将本村各组一季度来各项开支、各项资产、惠农补贴资金、一事一议项目全面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各组集体收入、开支审批必须召开村民会议,形成会议记录并由群众代表签字认可,否则行政村将不予入账和报销;五是行政村每月向乡农综站编制会计报表,业务上接受农综站指导,乡政府定期、不定期对各村财务运转情况进行检查,村民小组发生较大业务时要向农综站和乡政府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实施。五是定期审计,乡农经站每年对各村当年财务收支情况的全面检查,对各村财务审计面不小于50%,村组干部离任执行审计制度。

 

    (三)严把关口,规范运作。村级财务收支牵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在组财村管制度推行中,严把财务收支关口,堵塞漏洞,坚决杜绝不合理开支,具体做到“八个不付款”:没有单据不付款;超越权限不付款;开支不当不付款;用途不明不付款;数量、金额不清不付款;前欠不清不付款;较大事项没有会议记录不付款;没有五笔会签不付款。严把财务出入关口,规范组财村管财务程序,实行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同时,也有效的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现象发生。

 

    (四)树立典型,示范带动。范家卓子乡高粱村是组财村管的试点村,该村辖4个村民小组,104户,371口人,耕地面积1992亩,机动地313亩,每年承包地款可达1.5万余元,过去实行以组为单位的分散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村民小组财务开支全由村民小组长说了算,由于脱离监督,胡支乱花、集体收入不入账供个人支配现象普遍,造成了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组干部不为村民办事,不改善村公益事业,坐吃山空,白条顶账,群众意见大,并多次到乡政府反映情况。组财村管制度实行后,该村共拒绝用途不明、开支不当的财务支出14起,结余资金2.4万元,修通了砂石路1条,维修通村油路15公里,修通排水渠10公里,组织村组干部和核桃技术员参加核桃培训现场会2次,参加杨凌农高会1次,带动发展优质新品种核桃800亩,养猪大户25户,养牛大户3户,修建沼气池60口,修建安居工程住房40间。干部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干群凝聚力明显增强,有力地带动了全乡组财村管工作的全面推行。

 

    三、推行组财村管取得的成效

 

    (一)规范了农村组级财务管理,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通过实施组财村管乡监督,组级财务以村民小组为基本核算单位不变,将原来各村民小组集体财务收支收归行政村管理,行政村设立组财村管会计统一记账,组级财务开支由村民同意、五笔会签小组签字后支付。村民小组长只有报账权,没有资金支配权。村组会计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村组财务管理有序,收支清晰,杜绝了过去人人管账,个个收钱,坐收坐支,财务不公开现象,现在由群众表决,行政村审批开支,有效地杜绝了暗箱操作和违规操作,控制了乱开支、乱花销行为。同时也提高了组级账务管理水平,以前记账不记账没人管,现在有行政村组财村管领导小组审批,杜绝了以帐顶账、坐支挪用等违反财经纪律的事情发生。

 

    (二)提高了村组财务管理的透明度,还给群众知情权。组财村管制度推行后,村组开支经过村民会议决定,行政村审批,行政村记账,五笔会签,定期公布,体现了民主理财,扩大了群众的知情面,增强了财务透明度,使过去“组长说了算,干部不会面,群众看不见”的局面得到彻底改变。村组土地承包,荒山荒坡发包,处置组级集体财产等重大事项,实行“一事一议”,三分之二以上村民表决同意后方可执行,遏制了村民小组长口头决定和私下协议,杜绝了组干部优亲厚友。“帐目上墙,我们心里都有底了,干事更有劲了。这才是老百姓希望看到的‘明白墙’、‘放心墙’啊”!在崾崄乡五姓村,村民相互谈论着。把村组财务置于村民的监督之下,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

 

    (三)强化了监督管理,发挥了资金效益,给农村能人、干实事的人提供了发展平台。过去因财务管理不规范,村组干部谁都想干,但都不干事,胡吃乱喝,推诿扯皮,村组多年来没有发展,村组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发展规模小,效益低,农村能人、能干事的人得不到重用,现在,组财村管制度推行后,一部分农村能干事的人走上村组干部岗位,争取资金项目力度大,发展产业劲头足,各项惠农政策落得实,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推行组财村管以来,石堡镇共争取发展资金100多万元,实施了安居、旧村改造等工程,实现了村巷道路硬化、绿化、自来水入户。

 

    (四)、理顺了监管程序,保护了村组干部,提高了行政村干部权威,促进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以前因为村组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行政村和自然村干部关系不和谐,组干部对本组发生的业务从不和村干部商量,自己做主,换届不交账,赖账现象时有发生,现在,组干部的开支由行政村监管,改变了组干部决策的随意性,村干部可以正常领导组上的工作,监管程序进一步明确。同时,组财村管工作机制的推行,从源头上杜绝了组干部以权谋私、铺张浪费现象,有效从源头遏制了腐败产生,保护了农村干部,激发了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权威,支部的凝聚力大大增强。

 

    推行组财村管是继“五笔会签 ”之后对村级财务制度监管的一种有效探索和一项创新尝试。运行近一年来,对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组财村管乡监督制度的实施,群众对村组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得到提高,因村组财务问题而上访的不断减少,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

文章来源:黄龙县纪委


上一条: 黄陵县纪检工作会以 “六会套开”形式召开
下一条: 宜川县纪委七项专项治理暖民心顺民意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