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县强化工作措施助推“三问”工作深入开展
打印

针对问责问廉问效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即:“三问”的综合作用发挥不够。侧重于问责和问效,问廉开展的较少;“三问”线索收集渠道狭窄。收集线索主要集中在领导批示、会议、文件通报批评和新闻媒体曝光等方面;“三问”的工作程序、工作机制和制度还不够完善等。富县纪委在实际工作中边学习、边实践、边创新,探索出以坚持“八大原则”、严格“三个环节”、把握“八个关键”、区分“四种问法”的工作机制,强化了三问工作措施,有效的解决了三问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助推了问责问廉问效工作深入开展。

(一)坚持“八大原则”。一是围绕中心原则。把“三问”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二是预防为主原则。通过“三问”,将苗头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三是问查结合原则。通过“三问”加强调查研究分析,问出问题症结所在四是问教结合原则。把教育贯穿于“三问”全过程,做到查问一次教育一片。五是问纠(究)结合原则。对所查问的不良行为和现象,责令被问对象迅速纠正和整改,减少负面影响。同时对在查问中发现的问题,视其情节轻重,及时转交有关部门追究处理。六是稳妥准确原则。有组织地稳妥地开展“三问”工作,所问对象准确。要有针对性,克服随意性,体现“三问”工作的严肃性。七是有据有因原则。所查问的单位及个人必须有据、有因,切实做到查有实据。八是分级管理原则。按照管理权限,分县乡(镇)两级开展“三问”工作。

(二)严格“三个环节”。一是实时查问追究。在执纪监察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一经发现,立即查问。这种查问表现为该事情已经引起纪检监察机关注意,但它不是初查也不是立案,而是了解情况、调查质询,甄别真伪,为追究其后果作前期工作。二是及时教育纠正。对当事人或单位做大量的教育工作,“三问办”对有关当事人谈话教育或对该单位的党员干部进行纪律教育,促进他们迅速改正不良现象,停止过错行为,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限时整改验收。针对出现的问题,从本质和制度上分析,认真分析总结,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经过限期整改,由纪检监察机关检查考评验收。

(三)把握“八个关键”。一是走好程序。凡启动“三问”,必须有严格审批手续,克服随意性。主办机关和主办人以掌握的事实为依据填写“三问”审批表,由主管领导审批,然后按程序出具并送达“三问”通知书,这些程序是“三问”措施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二是贵在及时。一经发现问题,马上启动程序,做到快问快查,给社会一个积极回应。三是力求准确。从十三个方面掌握“三问”的依据:人民群众投诉、检举揭发,有具体线索的;人大、政协提案、议案、建议案;领导批示;各项专项检查中发现;评议、测评、考评、考核、考察等方面反映的问题;民主生活会中反映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经过查访、工作中发现的;司法机关查办的案件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行政效能建设问题的;审计工作发现的;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重大事故、事件、案件,需要追究党员、干部责任的;上级机关在会议、文件通报批评的;新闻媒体曝光的;通过其他渠道发现的。对这些掌握的线索,尽量要求做到准确、事出有因,查有实据四是认真调查。通过调查验证被问对象认识态度、认错程度,并为后来处理提供依据。在工作中,注意克服只问不责、以问代查和以问代处的现象。五是着眼大局。坚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执纪监察的触角渗透到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六是有针对性。注意问题的倾向性、普遍性,针对某一方面的突出问题抓典型,力求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七是一抓到底。每启动一次“三问”,要求“善始善终”。整改验收以后还要回访,做到查问一例巩固一例。八是抓热难点问题。“三问”之所以引起社会关注,抓热难点问题是一个重要原因。社会各界群众关心的问题往往是党风廉政建设、机关效能建设的热点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民生问题。抓住这些热点进行查问,能更好体现纪检监察的性质和宗旨。

(四)区分“四种问法”。一是对案前案后的不同问法。立案前的查问,主要是教育帮助被问对象认识错误,彻底交待问题,为立案作准备。案后查问,主要是对该案查清事实、作出处理之后,对未被党政纪处分的其他党员干部,以及负有领导责任的单位领导人,帮助其认识错误及所负的责任,正确对待组织对该案的处理,吸取教训,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继续做好工作。二是对单位和个人的不同问法。对查问的对象是单位的,应着眼于该单位的存在问题,从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人手,抓住单位的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直接责任人这条主线,开展查问。对单位人员把功夫放在教育上,对单位领导把功夫放在追责上。对查问的对象是个人的,要结合犯错误的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所犯错误的背景环境,帮助其分析所犯错误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鼓励其改正不良习惯。必要时还可以调动其家庭和同事的力量、主要领导的力量一同进行帮助教育。三是对责、廉、效的不同问法。问责,主要是针对行政机关效能建设的存在问题,包括不作为、乱作为和行政过错等问题开展查问。这些行为往往是出现了后果的,因此应该以后果作为查问切入点,一环扣一环追下去,分清责任。问廉,主要是针对党风廉政建设出现的问题,抓住被问对象的工作、生活、日常表现进行查问。这些问题往往是苗头性的。因此,应抓住苗头进行警醒教育。问效,主要是针对一些行政机关效率低下,办事推诿扯皮,政风行风不正,影响群众办事和外来客商投资环境等方面表现的突出问题来进行查问题。四是对态度好与态度差的不同问法。对认识态度好的对象,在查问中给予明确肯定和鼓励,帮助其树立改正错误的信心。对态度差的对象,要下功夫调查取证,抓住事实,对其开展严肃的批评教育,指出其错误的严重性,指出其隐瞒事实、避重就轻、对组织不够忠诚老实的危害,有理有利有节地引导其认识错误。以此来促进单位和干部职工工作面貌的好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竞争机制,使单位形成“要干事、能干事、干大事”的工作局面,干部职工形成“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工作作风,推动县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上一条:富县:教育监督并重 倾力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下一条:富县严查群众身边腐败案件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