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延川县纪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紧紧围绕全县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这一主线,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中,构建县乡村三级群众监督网络,深化财务管理“五笔会签”制度,建立便民服务体系,开通信访直通车,以群众监督倒逼作风转变,开辟了一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有效途径。
构建县乡村三级群众监督网络
2013年,延川县纪委在全县各单位门口和醒目位置张贴了“为民务实清廉群众监督牌”,投诉内容为党政事企业单位工作人员随意脱岗,态度粗俗,推诿扯皮;利用职权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吃拿卡要;截留挪用、套取各类民生补助资金;公职人员办事不公和违反《廉政准则》《农廉规定》的人和事,公开(0911-8114166 8110077)24小时监督热线,张贴群众监督热线牌1458个,涉及240多个与群众利益密切的单位。
于是,记者试着拨通了这个热线,“您好,这是延川县纪委监察局群众监督热线中心,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我想了解一下县上的招商优惠政策”。不到3分钟,就有县招商局给记者回了电话,热情地介绍了招商优惠政策,并欢迎到延川考察!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依靠群众、取得群众信任,该县纪委还制作了“为民务实清廉群众监督卡”。由县纪委书记亲自带队到各乡镇,分别召开村支书、村主任、村监督会主任及村群众代表会议,辅导学习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发放了“为民务实清廉群众监督卡”10093张,告诉群众监督对象和监督范围,全面构建了县乡村群众监督网络,使这项举措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个群众监督红卡片是县纪委书记亲自发到我手里的,干部办事不公道、不公平,我们把电话随时可以打到县纪委!”高家屯中心社区贺家渠村村民激动地说,“多少年了,我是作为群众代表第一次到乡上开会,还见了县上领导!”
“群众投诉的每一件事,都要进行回访,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必须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结果”该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牛春拥说。通过群众监督反映的问题,该县科学梳理归纳,寻找问题根源,督促全县各部门单位建章立制,改进工作作风,全力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单位、服务窗口、基层站所。
在这项制度推行过程中,该县纪委明确规定县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群众投诉热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及时、依法、妥善解决群众投诉。对交办或接到的投诉举报事项应当登记、及时办理,对未按规定登记、及时办理的,视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党政纪处分;要坚持做到对所收到投诉举报事件的处理率要达到100%,回复率也要达到100%。若群众不满意处理结果的将由县纪委进行复查,合理合法的投诉以群众满意为最终处理结果。
该县纪委还将每月对全县群众投诉举报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和评比,视情节进行责任追究。自热线开通以来,已陆续接到1859起群众投诉,办结或答复1859起,有力促进了领导干部的作风转变。
不断深化“五笔会签”制度
“钱的问题,是领导干部腐败的直接诱因。”县纪委书记牛春拥说。近年来,延川县严格执行“五笔会签”制定,有效地制约了村级“一把手”财权过大的现象。
针对村级财务报账中长期实行有经手人、财务人员和主管领导三人签字报销或领导一人签字报销,监督环节少,透明度不高,容易出现虚报冒领的现象。该县纪委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深化了“五笔会签”制度。
全县353个行政村,报销条据由经办人员签字后,经经手人、财务负责人、村监委会主任、村长、书记依次审核签字,并由乡财政所复核报销。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因编制少,达不到五人签字的行政村经乡镇纪委批准后,可执行四人或三人会签。
为了更加严行“五笔会签”制度,该县纪委还设计了统一制式的“五笔会签”审批单,要求各行政村将“五笔会签”人员名单、个人字体在乡镇纪委备案,乡镇财政所对不符合“五笔会签”要求的条据不予报账。
现在,不少村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五笔会签”这项制度还是挺管用,消除了村民对村上账务的一些误解,也使村干部不容易犯错误。
“这项制度推行以来,增强了群众的监督作用,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提升”。延川县文安驿镇党委书记刘小勇说。
在实际工作中,延川县纪委通过不断深化“五笔会签”制度,持之以恒地贯彻执行,使该县农村财务管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切实提高了农村财务的透明度,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和谐稳定发展。
建立健全便民服务体系
延川县纪委以方便群众办事为出发点,以提升服务水平为切入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为目标,全力打造1个县级政务服务大厅和11个乡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了“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的便民服务目标,为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
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中,该县纪委积极组织协调,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低保补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计划生育、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助等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服务中心。按照一个窗口管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四个一”标准开展便民服务,让群众少跑路、办成事。
在服务中心张贴了各项事务的办事流程图和办理事项收费标准图,使群众能明明白白看清怎样办理事件,清清楚楚知道办理什么不收费、什么事项收费以及收多少费用和在收什么费用。围绕受理、承办、回复三个环节,编印了《便民服务大厅办事指南》,制定了《便民服务大厅所办事项的政策依据》,使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办理时限等事项一目了然,方便了群众办事。
近两年来,该县纪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全部建立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形成监督制约机制,有效规范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同时,该县纪委组织人员不定期对便民服务工作进行明察暗访,对9名徇私舞弊、作风飘浮、服务不力的工作人员,给予了通报批评和警示训诫处理。
全面开通信访“直通车”
今年以来,该县纪委进一步拓宽群众投诉举服渠道,专门开通了信访“直通车”,每月定期不定期在乡村特别是边远村庄巡回接访,受理信访举报问题,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为了使这项制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该县纪委在县纪检监察门户网站开设“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网络举报专区,设立信访举报电子邮箱,制作了举报指南;县政务服务大厅建立“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窗口;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悬挂“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信箱,全方位的拓宽了投诉举报渠道。
针对群众投诉举报的人和事,该县纪委明确规定对案情单一、线索清楚、亟待查明、易查易结的信访举报问题,迅速查办;对疑难复杂案件,移送案件部门查处;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或有苗头隐患的问题,及时报告上级和有关部门妥善处置。所有投诉举报在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投诉举报群众反馈调查结果。对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的,要向投诉举报群众说明原因。
“我们对所有信访举报问题收集后,及时分流,属于纪检监察业务范围内的,限期处理;不属于纪检监察业务范围的,向群众作出解释,帮助群众向有关部门反映,并跟踪关注,切实维护信访举报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该县县委常、纪委书记牛春拥说。
“四项机制”齐头并进、统筹兼顾,为延川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注入徐徐清风,也是延川县纪委践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