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例》的第一年,我市政务公开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注重实效”的总体思路,建立“统一领导、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稳步推进。通过政务公开,促进了各级政府和部门依法行政,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在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县、乡实行政务公开达到95%以上,其中乡镇政务公开达到98%以上,政务公开已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
年初,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全市政务公开存在的宣传力度不够大,个别县市和部门推行政务公开的氛围不够浓,公开的质量不够高;个别领导干部对政务公开工作定位不高,投入不到位,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些县市和部门重形式、缺少实质内容,重任务安排、缺乏监督检查,致使政务公开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作用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制定了《渭南市政务公开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规范,纳入年度工作考核范畴。
全市各级政府和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相继建立和完善了政务公开基本制度,编制了本级政务公开目录,政务公开基本实现了日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监督检查职能,按照渭南市《关于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对全市政务公开工作多次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公开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各级政府和部门明确了政务公开重点,拓展了公开领域,规范了公开程序,丰富了公开形式,增强了公开实效。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开展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工作,深入每个示范点指导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规范,同时多次组织示范点工作人员到省内外考察学习先进经验。示范点建设工作取得较大实效,我市富平县政府、市城乡建设局、富平县杜村镇被命名为省级政务公开示范点。
10月21日,召开了全市政务公开工作会议,总结回顾了全市近年来政务公开工作,交流了工作经验,命名了市地税局等23个市级政务公开示范点,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政务公开工作重点。会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全市政务公开工作的立足点,加大工作的力度,增强政务公开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要坚持把乡镇政务公开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全面落实。要结合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不断规范村务公开制度,加大对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救济专项资金、扶贫开发项目、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城乡居民生活保障以及农村财务收支的公开力度,保障广大农民切身利益。二是要把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以及最容易产生不正之风和滋生腐败的事项作为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教育、卫生、水、电、气、交通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领域和行业,都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三是要在政府重要决策事项方面实行公开。全市的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年度预算及执行情况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等重大决策要通过新闻媒体等实行公开,征求群众意见,防止决策失误。
文章来源:渭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