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渭南市纪委监察局把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紧抓不放,针对投资发展环境易复发、易反弹的特点,采取多项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持续不断地狠抓综合治理,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一是狠抓作风建设。从2007年开始,由市纪委牵头,在全市机关干部中开展了“作风建设年”活动。采取不定时间、不打招呼、随机检查、现场摄像的方式,先后深入260多个行政执法部门及基层站所进行明查暗访, 重点解决办事拖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野蛮执法等突出问题,并将检查情况制成录相片在市委三届三次、四次全会上进行播放,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制定了《渭南市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渭南市行政效能投诉工作暂行办法》和《渭南市行政效能建设考核评议暂行办法》,定期开展行风政风评议活动,先后对43名相关责任人追究了政纪责任,促进了干部作风的持续好转。
二是办好环境热线。与市广播电台联办的《环境热线》节目,坚持“为投资者服务、给经营者排难、替老百姓说话”的节目宗旨,截至今年10月底,已成功直播1200期,先后轮流邀请市直部门、窗口行业负责人,各县(市、区)主要领导,专家、律师、普通百姓等15200人做客直播现场。接受群众举报电话21000多件,解决群众身边的热点难点问题19875多件,处结率达90%以上。利用环境热线平台,在市中心广场连续两年举办了20多个行政执法部门和服务行业主要领导与群众面对面活动,现场答疑解惑,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群众亲切地称《环境热线》是“亲民线”、“暖心线”、“监督线”。
三是倡导科技促建和协作共建。市纪委监察局主要领导十分注意发现、引导、培育、推广在实际工作中依靠科技进步助推工作的新亮点、新典型,及时推广了富平县利用GPS/GPRS系统治理公路“三乱”的做法和经验。目前,市纠风办和9个县(市)安装了GPS/GPRS公路“三乱”监控系统,制定了《渭南市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实施办法》等配套制度,实现了对涉路部门执法人员上路执法的“全天候”监督管理。建立了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纠风工作协作机制,形成了渭南市、运城市、三门峡市联手治理公路“三乱”的工作格局。
四是创新评议测评方法。围绕全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修订完善了《关于全市投资环境民主评议的实施办法》、《关于对全市行政执法部门入企检查加强监督的规定》和《渭南市投资环境“一票否决”办法》。今年7月,组织身处投资环境第一线、最了解掌握当地投资环境现状的企业和项目单位代表,对全市11个县(市、区)和高新区、32个市级部门及14个公共服务窗口单位投资环境建设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对考评中处于末位的县(市、区)和部门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定了《渭南市2008年政风行风测评实施方案》,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行风监督员、群众代表等相关方面代表与统计部门协作,对全市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履行职责情况、队伍管理情况、为民服务情况进行问卷测评和综合测评。测评结果以政府名义发文通报,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通过持续不断地综合治理,全市投资环境满意率为94.76%。
文章来源:渭南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