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惠农资金监督管理,减少资金兑付的中间环节,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杜绝挤占、截留、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临渭区从2009年开始实施惠农补贴一折通制度,并把此项制度作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将财政安排的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由区财政部门按照业务部门审核同意的分户补贴发放清册,通过委托代发的金融机构直接打入农户个人存折账户。
“一折通”发放的资金范围是:凡政府补贴给农民个人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玉米良种补贴、棉花良种补贴、春播地膜玉米补贴、退耕还林补助、能繁母猪补贴等补贴资金,全部纳入“一折通”发放范围。今后,凡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规定增加的对农户的补贴资金都将纳入“一折通”发放范围管理,区上出台的补贴项目也将纳入“一折通”改革范围。
“一折通”基本操作流程为:一是建立信息档案。发放补贴的初始数据由各镇、街道逐村逐户登记,各镇、街道财税所根据业务主管部门或镇、办提供的农户底册以户为单位建立初始电子信息档案,上传区财政局。区财政局建立“一折通”发放基础数据库,对全区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实行动态管理。二是下达补贴指标。区财政局会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按照各类惠农补贴资金发放的时间要求,在上级补贴政策﹑标准和资金数额明确的前提下,确定指标的分解,及时将当期应发放的惠农补贴资金指标统一下达到各镇、街道。三是登记发放清册。各镇、街道收到上级下达的补贴指标后,组织财税所及相关站(所),根据财政惠农补贴资金政策要求,对农户基础信息进行调查登记,并将补贴资金的项目、对象、标准在镇、村、组张榜公示7天,然后将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分户登记表和汇总表报送区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核,经审核同意后各镇、街道财税所据此编制发放清册,并上报区财政局。四是拨付补贴资金。区财政局将当期发放清册和有关电子数据传送给委托代发金融机构,并将补贴资金通过国库或财政资金专户拨至财政部门在委托代发金融机构开设的 “惠农补贴资金发放专户”,对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实行“一个漏斗向下”管理。五是兑付农户资金。委托代发金融机构收到当期补贴资金后,凭发放清册和电子数据,限期将补贴资金打入农户“一折通”存折。接到委托代发金融机构反馈的信息后,区财政局会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及时发布当期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公告,通知补贴对象领取补贴资金。六是建立补贴收支账务。区财政部门设立惠农补贴资金管理账簿,单独建账,实行专户专帐管理,并根据各项资金补贴性质,设立分类明细账,反映各项资金的发放情况。
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长效监督机制。一是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职能作用,探索建立“政府负总责,乡镇管底册,部门管审核,财政管资金,银行管发放,纪检监察管监督”的管理机制,共同促进补贴政策实施。二是依托“金财工程”,将中省财政对农民的各种补贴整合到一个系统,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区实际的“直接支付、补贴到户、一折发放、实时监控”的预算、执行、监管三位一体的补贴发放监管体系。三是严格执行 “六到户”、“七不准”等惠农资金发放工作纪律。“六到户”,即政策宣传到户、资金分配到户、清册编制到户、张榜公示到户、通知单发放到户、补贴兑现到户;“七不准”,即不准擅自改动通知书或明白卡的数额,不准擅自以补贴抵扣农户的任何款项,不准截留、挤占和挪用补贴资金,不准村集体组织代领补贴,不准拖延补贴兑付时间,不准以任何理由借机增加农民负担,不准虚列补贴对象套取资金的工作纪律。并设立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定期对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截止目前,全区共确认并发放“一折通”存折153817户,更改基础信息累计25711户,新增分户折子1239户。通过“一折通”发放2009年、2010年、2011年补贴资金共计 23160.7347万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2584.7509万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 15253.3997万元;玉米良种补贴2268.1898万元;地膜玉米补贴资金55.8149万元;棉花良种补贴资金248.9969万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749.5825万元。
文章来源:临渭区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