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富平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贴中心工作,狠抓监督检查,着力关注民生,推进工作创新,不断将反腐倡廉建设推向纵深。
以监督检查为抓手,确保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一是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对93个重点工程项目开展了重点检查,并针对检查中梳理归纳出的24个问题,对相关责任单位提出了整改指令;二是加强对中央新增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对全县新增的第4批中央投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提出监察建议8条;三是推进治理“小金库”工作,对重点检查涉及的30家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对全县社团开展了“小金库”清理工作;四是加大有形建筑市场监督力度,对54个工程项目进行了招投标,节约资金600余万元。
以廉政教育为抓手,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一是氛围营廉,以石川河大桥和高速路出口为依托,投资10余万元,精心设计了160幅廉政灯箱和8块长15米、宽4.5米的巨型廉政公益广告牌,营造勤政廉政氛围; 二是文艺宣廉,与文体局联合,组织排演了《好心人》等廉政文艺节目,荣获市级二等奖、优秀奖和组织奖;三是活动倡廉,开展了第三个“廉政教育月”活动,2万余名党员干部参加了《廉政准则》测试活动,组织了“信合杯”“读《镜鉴》、思廉政”征文活动,收到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心得体会文章150余篇;四是报道宣廉,全年撰写纪检监察信息64条,调研文章32篇,先后在《中国纪检监察报》、《秦风网》、《陕西党建网》、《渭南日报》、《西岳清风网》等报刊网络上登载。
以案件查办为抓手,继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势头。推行常委分工负责制、科室包联负责制、承办人对案件基本事实和卷宗质量负责制,由委局机关10个室分别包联各乡镇、各部门的案件查处工作,对查案工作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全年受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121件(次),初核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线索54条,立案52起,结案52起,党政纪处分54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0余万元;警示训诫党员干部32人,其中警示提醒25人,诫勉督导3人,责令纠错4人。
以纠风整治为抓手,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春秋两季开学时,对学校收费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查处公路“三乱”问题2起,训诫谈话2人;发出GPS纠风警报11次,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公路“三乱”16起,上路明察暗访17次,发现公路“三乱”1起,处理相关责任人2人;继续开展网上评议“人民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和窗口单位”活动,推动基层站所和窗口单位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改善服务态度;调研企业30余家,受理入企检查备案15起,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发挥反腐倡廉制度根本性作用。一是提升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质量效果,为全县村民监督委员会统一刻制了专用章和机构牌,印发了16.4万份宣传单,举办了全县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业务培训会。目前,24个乡镇、334个行政村已全部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50余条,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256个,参与化解矛盾纠纷240余件(次),对310件重要事项进行了全程监督。二是推行乡镇办案协作区制度,将全县24个乡镇划分为5个办案协作区,由县纪委案管室负责对各协作区办案工作开展指导监督,并对协作区解决信访问题和办案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实行季度汇总、年终评比制度。分别举行了5个办案协作区的成立仪式,组织查办案件5起,党政纪处分8人,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三是推行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规定因公来客在乡镇机关“廉政灶”吃份饭或工作套餐,将“廉政灶”纳入乡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范围。24个乡镇“廉政灶”现已全部建立,投入资金60.68万元,接待人数1639人次,节约资金10.7万余元。
以作风教育为抓手,切实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采取大会动员、听取报告、撰写心得、座谈交流、常委负责等举措,在纪检监察系统中扎实开展了“抓学习,促业务水平提升;抓创新,促工作效果提升;抓作风,促对外形象提升”的“三抓促三提升”活动,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建立奖惩制度,与评先树优挂钩。组织专题学习20场次,每人记写学习笔记1万余字,收到部门创新议题4个,开展查摆问题小会20场次,撰写纪律整顿文章32篇,解决实际问题20余个。
文章来源:富平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