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榆林市纪委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按照中纪委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加强信访举报受理和办理工作,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强化执纪监督,充分发挥信访举报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反腐败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一是加大惩戒问责力度,调动群众参与监督、表达诉求的积极性,信访举报量大幅上升。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榆林市纪委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既着力查办大要案,也坚持抓早抓小,对群众反映的属纪检监察机关管辖且具有可查性问题,全部进行核查,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赢得了群众广泛支持,信访量持续上升。2013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群众信访举报同比上升7.4%,2014年上半年同比上升达37.5%。
二是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将问题化解在基层。2014年,在全市推行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制度,市县两级均开通了民情直通车网上举报专用通道,县区信访接待大厅设有专门接访窗口,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有专门举报信箱,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畅通。同时,各级信访举报部门强化首接责任制,加大初信初访处理力度,使群众反映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化解在首办环节、化解在当地,结合领导包案制度,坚持问题导向,立说立行、立行立改,采取直接查办、转交承办、过问督办等方式方法,处理解决群众诉求问题,使得群众越级信访量由大幅上升转为下降。比如2013年越级信访量是全市信访量的1.3倍,是市纪委受理量的2.9倍,同比上升272.7%。2014年1至7月份,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初该案件同比增长92%,初核率达到88.3%,立案同比增长77%,占线索总数的65.7%,赢得了群众认可,进京赴省信访出现明显下降,1至7月中、省纪委下转信访件同比下降35.2%。
三是采取有效措施,完善举报保障激励机制,鼓励群众实名举报。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大,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反映人的权益,出台了实名举报奖励办法,群众署实名举报量占信访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大,基本保持在50%到60%;同时还呈持续上升态势,2013年同比上升78.1%,2014年1至7月同比仍上升22.2%。
四是坚持查办大要案,提振群众信心。2014年之前,反映县级党员干部的信访件以上级转办居多,市纪委直接受理量相对比较小,一度时间还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从2013年开始,市纪委制订县区、市直部门和机关内部以查办案件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办法,有力推动了案件查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查处了一批大要案,鼓舞了群众反映较高级别领导干部问题的积极性。2013年全市受理的信访件中,涉及县处级干部占总受理量的4%,同比上升11.8%;2014年上半年县处级干部受理量占到了总数的7.1%,同比大幅上升205%,总数已超过2013年全年受理量。
五是认真调查研究,出台有针对性措施解决农村信访问题。近几年,反映农村干部的信访件一直居高不下,2014年,市纪委专门就农村信访问题做了调研。经统计,从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处理的信访件中,反映农村信访问题占到59.5%。针对农村信访中存在的问题,市纪委在2014年召开的全会上,出台了村干部述廉、经济责任审计、农村“三资”管理、村务公开等一系列制度,同时加大涉农案件查处,有效化解了一批农村信访问题,反映农村干部的信访件由大幅上升转为下降。2014年6月,全市受理的信访件中,反映村干部的占到42.4%,同比下降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