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5.2亿元的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秦汉中学正式开学,西咸新区第一座桥梁工程横桥通车,77公里路网建成,渭河防洪工程和景观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6.73亿元……进入高速建设期,大项目、大投资正塑造着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现代田园城市的美丽雏形。为这份美丽保驾护航的正是秦汉新城积极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创新探索的一套工程领域风险防控机制:从2011年到2014年,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流程梳理为基础,以财务内部控制为切入点,以关键节点控制为重点,以责任考核为支点,先后制定完善了财政投资评审制度,招标投标监管制度,工程变更签证制度,工程设备、材料认质认价制度和财政投资项目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制度等五大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为工程建设筑起三道风险防控防火墙。
防火墙一:强化投资成本管控,让投资更加科学合理。新区建设初期,工程建设领域的财政投资行为比较普遍。结合工作实际,秦汉新城推行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在工程项目的最初阶段就增加了一道“防火墙”。“2014年秦汉新城秦韵佳苑安居小区一期进入招标程序,工程报送项目造价为1.15亿元,经过中介机构的审核,最终确定为1.08亿元,减少了669万元。”秦汉新城管委会财政局副局长郭亮说,仅2014年,秦汉新城工程预决算送审金额62.47亿元,审定金额60.29亿元,节省资金2.18亿元。同时,秦汉新城招投标领导小组对财政评审确定的投资预算,根据市场行情研究确定下浮空间,明确招标的最高限价。通过多角度措施的落实,秦汉新城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政府投资、遏制工程腐败。
防火墙二:强化关键环节监管,对症下药扎紧制度笼子。围绕招投标、工程变更签证、工程设备材料认质认价等工程领域腐败高发环节,秦汉新城在重点环节出台透明、高效的操作流程和监管制度,把这些内容全部纳入施工合同的专用固化条款。“变更签证环节是工程实施过程中利润空间最大的地方,秦汉新城就在这个环节加强财政部门审核,严格限制行政部门业务负责人、管委会分管领导、管委会主要领导等决策者的资金额度审批权限。”秦汉新城建二局副局长张计划说。通过这样层层审核,加大了腐败行为发生的难度,有效控制工程造价。2014年秦汉新城创下了全年项目工程变更价款增加金额54万元的新低纪录。
防火墙三:结算审计守住工程造价最后一关,不当事后诸葛亮。工程结算审计如果把关不严,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秦汉新城制定出台《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结算暂行办法》,明确所有财政投资项目结算审核、审计合并进行,统一由监察审计部门实施。在审核、审计过程中,监察审计部门对项目招标投标、变更签证、认质认价的程序及其合法性、有效性再进行审核,最后进入决算程序。在保障项目全速推进的同时,按照“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的原则,不断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4年共审减投资额4.54亿元,建立了财政投资项目支出管理的防火墙,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了确保三道防火墙切实发挥作用,秦汉新城通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把各级领导干部在执行招投标、土地招拍挂、认质认价、工程变更签证等环节的党风廉政工作作为考核重点,每半年组织一次检查考核,确保各项制度良性运行。通过监督检查,让廉政风险防控这根弦时刻紧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