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记事以来,每年的大年三十下午,母亲就是最忙的人。因为她不仅要帮助父亲准备年夜饭,还要独自准备第二天大年初一早上的团圆饭。就像每个中国家庭一样,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虽然各地的风俗不一样,但过年的喜庆、仪式感却充盈着平常生活的每个瞬间。
大年三十的中午饭以后,母亲就打发孩子们去睡午觉,独自一人准备全家第二天的早饭。这件事母亲做了几十年,每年到了这一刻,整个人变得严肃起来。她点上三支香,接着反复洗手,取出精心准备的糯米粉,加入热水,不断手工揉搓搅拌调制,将米粉调制成条状,用锋利的菜刀将条状的米粉切成一段一段小方块,在母亲的巧手下,不一会儿,一个个可爱的小汤圆就横空出世了。母亲将它们整整齐齐地摆在一个用了几十年的竹编筛子里。筛子用得久了,已经有了岁月的包浆,把手处的地方破了,母亲缝缝补补了多次。十多年前农村老家拆迁,母亲整理旧物。我跟母亲说,这些旧东西就不要带进新家了。母亲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依然将一些老物件带上。
汤圆在筛子里整整齐齐地排好队后,母亲将一层纱布罩在筛子上,小心翼翼地把筛子放在一个隐秘的地方,随后去整理荠菜。前些年的时候,母亲都是自己顶着寒风去田野里去挑荠菜。母亲将荠菜一颗颗地剪除根,去掉黄叶,整个过程漫长又枯燥。母亲准备早饭的过程近乎虔诚,我和妹妹年幼时她不许我们站在她工作的现场,就怕我们胡说八道。成家以后,我们要去帮帮忙,每年她都是一口回绝,而是独自花费半天时间去准备第二天的团圆饭。因为汤圆在我们老家那里称作团圆,在母亲眼里,一家团圆就是天大的事,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将正月初一的团圆饭做好,不能因为团圆饭做不好而影响一家人的团团圆圆。
母亲的生活就像一口锅,一生都围绕着锅打转。她最朴素的理念就是把锅的事情做好,让孩子们吃饱穿暖。锅有时是冷的,有时是热的,而只有围着锅转的人,才冷暖自知。
每年大年初一的早晨,都是母亲早起,将家中每个人的饭碗中装满热气腾腾的汤圆和一碗荠菜豆腐。自打我记事起,几十年了,每年的大年初一早饭都是这样一顿充满温情的简简单单的团圆饭。
人到中年后,每当我在人生中遇到艰难困苦时,就会想到正月初一的团圆饭,父母健在身体尚佳,家庭团团圆圆,家风就像荠菜豆腐一样清清白白。想到这里,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妹妹是医生,这两年,因为疫情和值班的原因,妹妹只能在异地过年。正月初一早上,母亲特意多打两碗汤圆放在桌上,并摆上两双筷子,对我说:“这一碗是你妹妹的,这一碗是你外甥女的,她们两年都没回家了。”说到这里,母亲的眼中依稀有泪花闪烁,但她强忍着,因为大年初一是不能流泪的。
今年,母亲80岁了,时光的流逝让她原本就一般的身体逐渐虚弱。但准备团圆饭这件事,母亲固执地还是要亲手去做。
我想,所谓母子一场,不过是她为你打开生命的旅程,而你要承载她的希望和梦想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