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三太白
打印

太白是星,黎明在东称启明、入夜在西称长庚,就是金星,因为明亮,故称太白。太白是人,是唐朝大诗人李白。《新唐书》记载:“李白,字太白……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原来李白的字来源于星辰。太白是山,秦岭主峰,在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交界处。前蜀杜光庭撰写的《录异记》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圭峰之西,因号为太白山。其精化为白石,若美玉,时有紫气覆之。”《录异记》属于志怪小说一类,不足为据,姑且一听。三个太白,太白星是源,李太白和太白山是流。

有一首诗把名为太白的星、人、山全包含了,这就是李白的《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出发向西,攀登太白峰,在日落时分才登上顶峰。开头两句可谓开门见山,从登峰之晚可以想见山峰之高。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太白星同我对话,为我打开天关。太白是最亮的星,也是黄昏第一颗出现的星,有时候太阳未落都能看见。随着夜色渐深,众星逐渐现身,这就好像是太白星打开了天门,让人看见众星。诗人也叫太白呀,三个太白全部出场了。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我愿乘清风离去,飞行于浮云之间。太白峰海拔三千七百多米,夜间自然是清凉之风,而云气就在四周飘荡。见到此情此景,一般人都会心旌摇荡,何况浪漫的李白呢?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举手就可以触摸到月亮,向前飞好像已无山峦阻挡。这是一种居高临下、自由自在的感觉。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一旦离别武功而远去,什么时候还能回来呢?唐代,太白山在武功县,此处用武功代表太白峰。高峰之上不可久留,长安可以久留吗?似乎也不可以。还能再回来吗?不知道。全诗以问句结束,表达的情绪比肯定句更加丰富。

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第一次入长安。李白有政治抱负,到了长安,历抵卿相,却不被赏识,也没有见到皇帝,只能悻悻而去。

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四十二岁,第二次入长安。这次是应诏入京,李白以为机会来了,饮酒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的诗得到唐玄宗的喜爱。但是李白恃才傲物,并不适应翰林供奉的角色,结局是李白上书请求离去,皇帝赐金放还。

有学者认为,《登太白峰》作于李白第二次离开长安之前。在离开长安的途中,他登上了太白峰,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仕途失意的感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李白是不得意而离开长安的。不过,李白终究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即使是不得意而去,仍然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还未离开就开始想“何时复更还”了。

而一诗三太白,《登太白峰》可谓独一无二。


上一条:灯火万家见政风
下一条:徙木立信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