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除蠹
打印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描述:“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至,光热充足,暑气蒸腾,雷雨频繁,天气虽然开始变得炎热,但尚未达到最热,农作物进入茁壮成长的黄金期,空气中弥漫着栀子花、白兰花、茉莉花的清香。

小暑温风始至,万物并秀,但田间地头的蠹虫也在快速繁殖,多种害虫盛发,中稻、玉米等秋粮作物进入关键的病虫害管理期。螟蠹不除,禾黍不实。为应对蠹虫侵袭,加强田间巡查,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病株,适当追施肥,施药灭虫等防治措施便成为小暑农事管理的关键。作为党员干部,也应当时刻自省自查,勤除思想杂草,以防贪欲“蠹虫”滋生。

蠹居棋处,见光则亡。例如蠹食书籍、衣物的衣鱼虫,通常生活在书柜、衣柜、地下室等阴暗潮湿处,需以曝晒除之。农历六月初六,多逢小暑前后,民间有曝衣晒书的传统习俗。唐代《四时纂要》记载,人们从五月起就开始晒画卷、皮衣、衣服、缎匹、图章、书籍,每遇到晴朗的天气都要晒,一直晒到八月。明清时期曝衣晒物基本上固定在六月初六,《梁山县志》说当地“曝衣服、书帙于庭,以免霉虫”。党员干部应当敢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以自我晾晒的勇气正视问题,在自我扬弃中改善工作,自觉接受公众监督,把问题光明正大地摆到明处,从而防止腐败现象从阴暗处滋生。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水不会腐败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腐朽生虫,古人告诫我们物质要在不停的运动中保持活力、抵御蛀蚀。南宋理学家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亦是同理。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古话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他说:“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的思想要保持纯正,须在不断学习自省、虚心接受批评中提升辨别能力和认知水平,做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小暑除蠹,警示我们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敢于晾晒问题、勤于净化思想、勇于自我革命。木经霜雪根无蠹,千锤百炼成栋梁。年轻干部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面临形形色色的诱惑,唯有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在监督下行使权力,用好作风约束自己,方可让蠹虫“见光死”,留清气“满乾坤”。


上一条:古村纪行
下一条:雄关漫道展新颜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