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方:镇干部“走读”现象的调研思考
打印

一、镇干部“走读”的现状

镇干部“走读”,就是一些镇干部,白天在镇上工作,晚上回县城家中住宿。

近期在对扶风县各镇领导和机关干部走访时了解到,全县8个镇主要领导干部16人,在市区或县城购房的16人;共有机关干部381人,在市区或县城购房的206人,在市区或县城租房的34人,白天在镇上工作、晚上住在市区或县城的58人。由于距离远近、交通状况、经济条件不同,镇干部“走读”的频率、方式不一。靠近县城的镇,干部走读比例高,基本上是早上上班、晚上回城;距离县城较远的镇,干部走读相对较少,每周回家1至2次。这些干部中,有的是骑车或开车回家,有的是乘公交车回家,个别领导干部由镇公务车接送。8个镇都有值班制度,干部一般都能遵守。

镇干部“走读”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一是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农民群众特殊的作息规律使得许多农村工作要在晚上完成,干部晚上不在镇,需要走村入户的工作就很难开展。二是影响了问题矛盾的处理。特别是遇有突发事件,干部不在镇,不能及时赶赴现场,难以进行及时处置。三是影响干群关系。“走读”使群众有事找不到干部,使得群众同干部产生距离感、疏远感。四是增加行政成本。个别领导干部“走读”由公车接送,增加了经费开支。五是影响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干部长期“走读”,静下心来读书学习的时间减少,容易产生浮躁情绪。

二、造成镇干部“走读”的原因

(一)“走读”的主观原因

一是宗旨意识淡薄。一些干部群众观念不强而家庭观念过重,整天想着自家的事情,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了往返城乡、照顾家庭上。二是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少数干部工作上不负责任、敷衍应付,满足于按点上班,到点收工。还有一些干部认为“走读”是自己的权利,只要在工作时间内完成任务,在一些重要、紧急任务来临时能够服从组织安排,正常情况下的“走读”无可厚非。三是艰苦奋斗精神弱化。一些干部留恋家庭生活的温暖舒适,耐不住农村的寂寞,吃不惯机关灶的粗茶淡饭,一有机会就往家跑。四是存在镀金思想和短期行为。一些干部认为在基层工作就是镀金而已,不安心工作。

(二)走读的客观原因

一是交通、通信方便。有40%的干部群众认为,交通、通信便利是造成干部“走读”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县镇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城乡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大多数镇村开通了公交车,不少镇干部还购买了私家车,这为走读提供了便利。二是镇生活条件较差。目前,宝鸡地区大多数镇没有家属宿舍,没有单独的干部职工宿舍,属于宿办合一。宿舍、办公室条件简陋,夏天没有空调、冬天没有暖气的状况比较普遍。许多镇没有文化娱乐设施,干部晚上无事可干,感到冷清寂寞。三是家在外地干部偏多。近年来新招录的镇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大多数家在市区、县城;镇领导大多数配偶在市区、县城工作,子女在市区、县城上学。县、镇就业空间小、就学条件差,他们不愿把家搬到县、镇。还有一些干部是从其他地方交流来的,难以在工作地安家,只能两头跑。四是工作机制存在一定问题。当前,镇干部需要在夜间加班完成的突击性任务少了,客观上为干部走读提供了可能。县镇财力弱,特别是镇一级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转移支付,向上跑资金、跑项目,成为县镇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五是组织管理松懈。不少地方针对“走读”问题出台了一些制度,但执行起来却大打折扣。

三、解决镇干部“走读“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在全党上下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当下,确实应该拿出硬措施管管干部“走读”现象,“拴住”基层干部“走读”的脚步。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引导镇干部正确处理“大家”与“小家”的关系,防止和克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切实增强做好农村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真正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在思想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作风上深入群众,真心诚意为民办事,千方百计为民解忧。切实增强组织纪律性,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到不敷衍、不脱岗、不缺位。

二是加强纪律约束。结合实际制定一些干部日常管理措施,建立健全一系列包括领导带班值班、干部考勤、请销假、督促检查、住宿公示、车辆管理等制度,明确镇干部每月在镇住宿时间,用制度堵住镇干部“走读”的路。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镇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日期间一律吃住在镇,建立班子成员住镇工作情况档案,禁止用公车接送干部上下班。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明确干部去向,方便群众监督。上级党委、政府应采取不同方式不定期进行抽查,发现值班领导和其他干部脱岗的,要严肃处理。对因不能及时赶赴现场而贻误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

三是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镇干部的任职回避应有特殊政策,除党政正职外,其他干部应当允许夫妻双方在同一镇工作,对于家在镇的干部,单位要帮助他们解决好配偶就业和子女就学问题。丰富镇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文化生活,为干部营造一个“家”的环境,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活力。一方面要搞好干部宿舍、食堂、卫生间等设施建设和改造,着力解决干部用水难、住宿难、吃饭难等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可以修建一些林园、亭台、草坪等景点,开辟图书阅览室、娱乐室、健身房等活动场所,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为镇干部提供幽雅的生活环境。如,扶风县段家镇今年在丰富镇机关干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采取了一些新举措,在机关购置卡拉OK、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等休闲娱乐设备,干部下班后各取所好,全身心放松,“走读”现象明显减少。

四是健全激励机制。坚持把干部驻班留守情况列入廉政档案,作为干部年终考核、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让老实人不吃亏、有舞台、得实惠。可制定政策,适当提高镇干部、特别是边远镇干部的福利待遇,对常年坚持在镇、沉下心来为群众服务的干部,适当增加生活补贴。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对长期在基层工作、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镇工作时间较长、表现较好、年龄较大的干部,可有计划地安排到城区单位工作。


上一条:张向东: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如何做好“三转”
下一条:张建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防止跑偏落空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