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痛遗患。”当前,正在开展党的反对“四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节入手,关口前移,抓小抓早,一项一项治理,积小成多,达到治本的目的。抓小抓早体现的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新思路、新做法,也是反“四风”的捷径之路。
从小事抓起,防微杜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抓小”就要从身边的问题抓起,从陋风旧习抓起,从党员干部忽视而群众厌恶的问题抓起,更从常见的“闹心”小事抓起,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一点一滴积累。抓好小问题,就能避免出现大问题。
一是抓小问题。在抓作风建设方面,往往容易“抓大放小”,尤其对一些“小问题”容易忽视。小问题的背后往往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四风”问题。干部的“小问题”被容忍一次,他对制度的侵犯就得逞一次,制度的约束力、免疫力就弱化一次。小问题是大问题的源头,小的不正之风不抓,就有可能演变为影响政风行风的歪邪气,滋生贪污贿赂行为。就我县而言,干部队伍中大事不多,但小事不少,少数干部占职不担责、领薪不用心、做事不顶事,把“事”不当“事”干,把钱不当钱花,挥霍浪费等现象并不鲜见。去年,我县纪委全面推行了县乡村三级群众投诉举报监督网络制度,设立了24小时(0911-8110077 8114166)群众投诉举报监督热线,共受理群众投诉的“小事”2687件次件件均能直查快办、快速答复,得到了广大群众好评和新华社记者的跟踪关注。
二是抓基层案件。基层揭举揭发的案件,更多的是一些“官不大”、“钱不多”、“事情琐碎”的违纪违法案件,这与一些大案要案相比虽然都是“小儿科”,但涉及的“受害人”多,老百姓知根知底,感受最深,受害最重,有切肤之恨。老百姓身边的腐败问题看似很“小”,其实很“大”;看似影响“小”,其实危害深远。特别是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在工作中优亲厚友、办事不公平、不公道,以权谋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必须抓细抓实。
三是抓节假日。法定节日、祝寿、乔迁、生日等庆典活动中的干部廉洁自律更是备受社会舆论关注,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中秋节、国庆、春节等重点节日和各类庆祝活动中的公款消费、公车私用的暗访力度,狠刹“节日腐败”、“庆祝病”,达到查处一起、警示一片的作用。
从预防抓起,防患未然
抓“早”就是未雨绸缪,让党员干部清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一旦发现不良迹象和势头,立即采取行动,避免事情进一步恶化乃至形成气候。
一是早控制。我们要坚持服务与监督并重,一方面要澄清事实,保护干部;另一方面要执法前置,真正做到发现在源头、遏制在念头。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介入、超前谋划、主动作为。
二是早告诫。过去,我们查处更多的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不廉政行为,而忽略对庸、懒、散、慢、乱等“不勤政”行为的问责力度。今后,我们要从思想上、制度上、行动中加大对“不勤政”的督查力度,特别是要把一些性质严重的不勤政行为上升到纪律层面立案查处,防止因小失大。
三是早提醒。要把监督关口前移,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开展廉政教育培训,早约谈、早提醒,事前控制,真心交朋友。通过“约谈提醒”,对部门、干部预警纠错,避免小问题演变为大问题,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
从实践看,群众通过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属于党员干部严重违纪违法、需要立案查处的是少数,大部分是反映干部作风和廉洁自律方面的一般性问题及轻微违纪问题。祸患常积于忽微。这些问题程度虽轻、影响虽小,但一旦放纵不管,日积月累,亦将造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惨痛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反腐要注重预防,而预防重在抓早抓小。过往的事实表明,小事不小,抓早抓小,从小问题管起,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甚至当头棒喝、敲响警钟,既体现了对干部的关心爱护,也利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变被动惩治为主动预防,牢牢把握“整风不嫌事小、治乱不计钱少、惩贪不怕官小”,进而以此倒逼出党员干部“干净干事”的内在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