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根本遵循。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决担负起监督责任,保持执纪审查力度不减、节奏不变,着力在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上取得新进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切实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一、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夯实责任。首先,提高思想认识。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党的事业血脉在基层。从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现状看,存在“两个责任”落实“上热中温下冷”现象,以致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量大面广,啃食群众获得感,严重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其次,夯实“两个责任”。县镇两级要强化责任担当,将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压力逐级传导并夯实,激活“神经末梢”,督促农村党支部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督促基层党员干部按章办事、秉公办事。发挥好村民监督委员会和村纪检委员的监督作用,推动“两个责任”在农村支部落地生根。再次,坚持问题导向。严查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必须聚焦重点问题、解决重点问题。当前,重点查处和纠正超标准超范围向群众筹资筹劳、摊派费用,违规收缴群众款物或处罚群众,克扣群众财物、拖欠群众钱款等突出问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土地征收和惠农等领域强占掠夺、贪污挪用等问题。严肃处理在办理涉及群众事务时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甚至欺压群众的违纪行为。要围绕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问题。
二、强化执纪监督,严守纪律底线。一是强化监督,执纪从严。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创造条件畅通并拓宽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通过对权力监督的常态化,让贪腐现象无处藏身。特别要加强对职务、级别不高,但身处关键领域、重要岗位干部的监督,增强监督的有效性。二是抓早抓小,惩治从严。运用诫勉谈话、廉政约谈、组织处理等多种方式划出纪律红线,彰显抓早抓小、执纪必严的鲜明态度。以“零容忍”态度,狠拍“苍蝇”,绝不姑息养奸,防止“小官大贪”。要强化县、镇两级纪委的办案力量,对腐败行为,不论职务高低、涉及何人,都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不敢腐”的威慑。三是责任倒查,追究从严。各级党委、纪委要认真履行“两个责任”,严格执行“一案双查”制度,对疏于监督管理,致使班子成员或下属发生严重腐败问题的领导,要严肃追究责任,真正让各级党员干部重视、警醒,从而自觉抓、主动抓、积极抓,形成自上而下、层层制衡、自律和他律相互补充的工作格局。
三、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一是以案说纪强警示。会同组织、宣传部门深入基层开展警示教育,用身边典型问题和案例教育身边人,使“廉荣贪耻”内化为基层党员干部的道德操守和个人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是建章立制堵漏洞。针对已经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针对案件中发现的管理漏洞和制度缺陷,定性定量分析,发现共性问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健全监管制度。三是推进公开抓长效。深入推进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公开,从有限公开、办事结果公开向全方位、全过程公开发展,由满足群众的知情权向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延伸;严格执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确保重大决策、重要事项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村级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充分发挥村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等内部监督主体的作用,整合各类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切实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不断释放全面从严治党强烈信号。(作者系乾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