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市灞桥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始终把查办案件工作置于突出位置,开阔思路,创新机制,广辟案源,规范程序,改进方式,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为“打造西安东部新城、建设人文生态新灞桥”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近三年来,全区共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71件,给予68人党政纪处分,4人相应的组织处理,其中,科级干部12人,处级干部7人,挽回经济损失82.3万元。
创新理念,加强组织,打造办案铁军
灞桥区把查办案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树立“廉政也是生产力”、“查办案件就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理念,把纪检监察工作融于地区改革发展之中,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反腐倡廉工作十分重视,对涉及正处级领导干部的案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都要亲自批办;为加强查办案件工作力量,从人力物力资源方面给予优先保障,为区纪委监察局协调增加了人员编制,在有关区级部门设立了纪委或纪工委,率先在各街道设立监察室,并按照结构合理、知识全面的标准,配齐配强纪检监察干部,建立纪检监察干部准入制度,强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全区共配备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92名。通过举办培训班、参加上级培训、参观交流、以会代训、指导办案等形式,强化业务学习,不断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实战能力,组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办案铁军。
创新思路,扩大视野,完善案件搜索渠道
案源是查办案件的基础。一是完善举报网络,依托灞桥区人民政府网站开通网上举报,设立免费举报电话,在区政府大院和各个街道设置了举报箱,在全区推行领导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形成了覆盖全区的举报网络。二是依托反腐败协调小组,与公检法、审计、国土、计生等部门建立协作关系,实行案件线索共享和移送。三是注重在专项检查中发现线索。通过执法检查、纠风专项治理、工程监督等专项工作,从中甄别发现线索。四是与区政府大信访实现对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线索。通过这四个渠道,提供了大量的案件线索,极大地开阔了办案视野。如前年,区纪委收到匿名举报一区属中学校长贪污公款的问题,调查组经过认真分析,认为这绝不是一个个案问题,立即从外围入手,深入调查,发现了该校收取学生借读费的问题,并挖出了该校私设小金库、学校领导班子私分公款等问题。同时,区纪委还建立“案件线索库”,对筛选出来的有效线索统一管理,实行销案制度,确保每个线索得到充分利用、深入挖掘。
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办案合力
一是整合办案资源。从区属部门抽调财务、审计、工程监理等方面专业人才,建立办案人员资源库,由区纪委、监察局统一调配。二是创新办案模式。在纪委监察局内部,实行“全员办案”制度,促使干部在办案实践中得到磨砺,提高办案水平。三是推行办案协作区制度,将全区九个街道划分为三个办案协作区,对案情相对复杂和涉及各街道需要回避的案件,提交协作区办理;四是建立办案协调机制。在基层查办案件过程中,区纪委切实做好协调联系和服务工作,对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如:新筑街道纪工委接到一举报党员参与嫖娼、强奸的案件,涉及两区县取证,我们及时与司法部门协调,并提请兄弟区县纪委协助,解决好取证问题,确保了办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创新方法,注重策略,提高办案效率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腐败分子的作案手法也越来越隐蔽,应对能力也逐渐增强。针对这种趋势,我们在查办案件时,注重办案策略,讲究办案技巧,针对不同案情,研究制定不同的办案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办案效率。一是在“快”、“准”、“狠”上下功夫。“快”就是快速行动,一旦掌握证据,就采取果断措施,不给违纪者任何喘息和串供的机会;“准”就是充分研究案情,把握重点,找准突破方向,找准切入点,以求迅速打开案件缺口;“狠”就是狠抓证据,抓住疑点,紧咬不放,一查到底,拔出萝卜带出泥。二是在“实”、“细”、“巧”上做文章。“实”就是认真分析反映内容是否真实可信,线索是否具体。经过案情分析,剔除虚假的、次要的问题,掌握主要问题线索、证据,为案件查处奠定良好基础;“细”就是注重细节,不放过任何可疑点,从细微处发现问题,寻求突破;“巧”就是办案过程中根据不同违纪者的不同心理,采取不同的谈话方法和策略,巧妙运用,灵活应对。■
(作者系灞桥区委常委、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