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中市纪委监委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按照“挖掘有深度、创作出精品、活动有实效、社会有影响”的思路,找准孝文化与廉政文化的结合点,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品位,体现特色,将孝廉文化融入廉政文化“六进”,充分发挥家风孝道、道德礼俗、乡贤文化、乡规民约在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方面的教化作用,积极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建设高尚的精神家园,推进以党风带政风,促进民风向好向善转变。
依托“汉文化”特色,全力挖掘孝廉文化资源。近年来,我们按照廉政文化精品创作的有关要求,组织各县区和市级廉政文化建设成员单位对全市廉政文化资源进行了摸底调查,通过筛选梳理,我们的孝廉文化资源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一是两汉三国为主的历史文化,张良、张骞、李固、诸葛亮等历史名人以及能体现家风家训和孝廉文化的武侯墓(祠)、张良庙以及馆藏文物中碑刻、楹联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孝廉价值理念;二是红四方军、红二十五军在汉中活动的红色故事以及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红四方面军小河口会议旧址和西乡罗家坝、洋县华阳红二十五军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孝廉文化资源;三是受荆楚文化、秦汉文化和巴蜀文化影响的独具地域特色的《辕门斩子》《清风亭》等汉中汉剧以及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刘光朗、彭光琴等创作、演唱的本土民歌中蕴涵着“崇孝尚廉”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四是秦巴山区的德治礼俗、乡规民约中的孝廉文化,包括民俗礼仪词、村规民约等;五是当代汉中涌现出来张富清、吴朝义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公务员以及道德模范、最美系列人物中的孝廉榜样;六是依托汉中厚重、悠久历史文化,打造的汉文化博物馆和天汉文化公园中展示仁爱和谐、修身养性、敬天畏地等孝廉文化思想。
突出“三个性”推进,切实增强孝廉文化建设实效。聚焦资源本土性,精心打造特色作品。坚持以富有地方特点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传播孝廉文化,创建孝廉文化品牌。一是将孝廉文化内涵与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精髓相结合,深入挖掘本土民歌、民谣、戏剧等民间艺术形式中蕴涵着“崇孝尚廉”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创作编排廉政小品《儿子的婚事》《胡知县称铁牛》《嫂子送礼》《孝廉之歌》等一批优秀廉政文艺作品。原创编出“城固盛开六廉花”众口快板、城固“六廉”歌和桔、茶、水、莲、史、孝廉之歌等七首歌曲,由本土词曲作者原创、声乐老师演唱,制碟500套发放各单位,在全县唱响了廉政“好声音”。二是将人文历史、家风家训和孝廉文化有机结合,依托张骞、李固、诸葛亮、杨王孙、李可乔等历史名人廉吏,收集整理出张骞“打虎”、李固斗梁冀、李可乔辞礼不受、杨王孙力倡裸葬等勤廉思想和故事廉洁故事,在汉台、城固、西乡建立了集家风家训展示、家风宣讲(家风讲堂)、家风培育与体验、家教指导和培训为一体的家风馆3个,拍摄制作《李固家规家风》《诸葛亮家风家训》等专题片、微视频,先后有6部在秦风网“优秀廉洁微视频”栏目展播。挖掘了整理出《西乡县吴氏家规解读》《李氏宗族“条规”详解》《家风家规八条》《家风戒律八条》《洋县周氏联谱》等一系列家规家训,拍摄了《周氏家训耀古今》专题片,在全市开展了“中华传世经典家训品读”活动,向省纪委报送22篇参与评选,其中获一等奖1篇,三等奖1篇,优秀奖3篇。三是发挥德治礼俗、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挖掘民间礼俗、乡规民约中的孝廉文化,整理出版了《汉中巴山礼仪词》和洛家村村规民约等德治礼俗作品,积极宣传推广群众接受认同的乡规民约和优良家风。
注重载体多样性,传播孝廉文化理念。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品位,丰富传播载体,推动孝廉文化入脑入心。一是将孝廉文化融入廉政文化“六进”,全市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和武侯祠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2个省级廉政教育基地和汉中市第八中学、西乡县杨家河中学小学、市委办、汉中市宁强县汉源镇钟鼓楼社区等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市纪委建立了古汉台博物馆、红25军城固小河口会议纪念馆等廉政教育基地11个,汉中市医药总公司等廉政文化示范点114个,以及不断拓展廉政文化内涵和外延。二是通过创作孝廉文化作品、举办孝廉文化活动、宣传孝廉文化典型、打造孝廉文化景观等形式,建设以突出孝廉文化元素为主题的孝廉文化广场、孝廉文化墙、家风馆等示范点,展示全国各地的孝廉典型、廉政格言警句,征集评选“好家风好家训及家风故事”,让党员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教育。三是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树家国情怀·育良好家风”“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和评选活动,通过发放家庭爱国助廉倡议书、清廉家风教育书籍、古代家风家训以及召开党员干部家属助廉座谈会、举办专题讲座、开展“最美家风家训故事分享会”等一系列家国情怀和清廉家风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弘六德·展六美·建三市”公民道德活动,自编自演歌曲、舞蹈、小品等文艺节目,依托乡村大舞台、文化广场等阵地,累计举办文化惠民演出1900余场(次),开展“党的恩情永不忘”“温暖山区行”等活动1300余场次,用身边的人教育影响带动激励身边的人。
突出教育引领性,营造崇孝尚廉氛围。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建设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协作,注重正面典型引导和反面案例警示教育相结合,强化对党员干部群众的教育熏陶。一方面,在全市开展评乡贤树典范、颂乡贤立标杆、学乡贤当先进、用乡贤促和谐、当乡贤助发展的“五大行动”,广大乡贤成为促进乡风文明、引领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实践者”,广大群众以乡贤为榜样,学习乡贤、争做乡贤,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利用“天汉百姓宣讲团”“小院课堂”、院坝说事等载体作用,开展“我们的节日”“优秀家训润万家”“传承孝道·感恩有你”等系列主题活动,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3万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3万份,评选孝子孝媳4574人,表彰孝顺家庭2525个,“怀感恩心、报父母恩”渐成共识。另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利用典型案件、现身说法、旁听庭审职务犯罪等形式接受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从反面典型中感受到不守规矩、不知敬畏、违纪违法给家庭、父母带来的痛苦,从反面典型中汲取教训,去年以来,全市共开展旁听庭审职务犯罪17场,1600多名党员干部现场接受警示教育。通过采取道德帮教、“歇帮”制度和黑榜公示等有效措施,对拒不履行赡养义务的人纳入失信惩戒黑名单,开展道德评议,设立“诚信红黑(黄)榜”,引导群众积极践行“勤、孝、善、诚、俭、礼”六德。法院、环保、住建、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守信红名单”、“失信黑名单”,初步构建起“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汉中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