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氛围迎面来——柞水县廉政文化建设侧记
打印

近年来,柞水县立足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中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积极拓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学廉、思廉、践廉、倡廉”的浓厚氛围不断形成。先后多次获得商洛市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先进集体、全县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

——强化三重保障,画好廉政文化建设“同心圆”

坚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力抓手,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廉政理念、鞭挞腐败现象、弘扬清风正气,积极营造廉荣贪耻、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一是组织领导有方。县委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多次专题听取廉政文化建设情况汇报,把党风廉政建设理论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定期安排专题学习。成立“大宣教”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及任务要求,形成了纪委组织协调、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以强大合力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深入。二是工作保障有力。县委、县政府大力保障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积极研究解决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高效快速拨付廉政文化建设所需的正常经费。特别是2017年以来,在县上财力紧张的前提下,在全县上下开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县政府仍想法设法帮各镇办、各部门解决廉政文化建设经费200余万元,确保了廉政文化建设标准不降低、体量不减少、效果不弱化。三是队伍建设有序。积极将单位年轻有为、工作能力强、作风过硬的干部选入廉政文化建设工作队伍,不定期组织开展纪检监察工作业务培训,将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培训内容,邀请上级领导讲方法、明思路、提要求,不断提高廉政文化建设队伍的工作水平。对廉政文化建设队伍中优秀的干部,优先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评优树模的对象,优先准予按程序、按规定调入县纪委监委,着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工作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和廉政文化干部队伍。

——健全三项机制,激发廉政文化建设“新活力”

严格按照廉政文化建设要求,紧紧围绕贯彻中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廉政文化建设总基调,找准工作切入点,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不断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一是健全检查考评机制。每年初下发《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要点》,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与各镇办各部门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各单位主要领导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施工队长”,确保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在每年县纪委全会上县委和县纪委主要领导都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情况纳入全县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的“大盘子”,半年和年终由县委常委带队进行检查考核,确保廉政文化建设部署到位、督责到位、落实到位。二是用好奖励激励机制。每年组织召开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会,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彰,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2018年争取40万元资金,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对10个2017年度廉政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进行了奖励,进一步激发全县各单位开展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加大通报问责力度。采取县纪委监察委班子成员联镇包抓的办法,由每名班子成员负责联系包联镇办和部门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将廉政文化建设情况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在党风廉政建设检查时随机抽查,对各镇办和申报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的单位建设情况实行不定期通报,力促此项工作抓出成效。对于连续处于末位和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县纪委监委约谈单位主要负责人,确保廉政文化建设落地生根、深入开展。

——紧扣三大重点,搭建廉政文化建设“新平台”

近年来,坚持统筹协调、突出特色、创新发展、注重实效的原则,把廉政文化建设与作风建设、行风建设、效能建设等有机结合,积极搭建廉政文化建设的新平台。一是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采用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易于参加、易于接受的形式,通过举办“以德促廉”演讲赛、“送廉下乡”文艺大赛等系列活动,使人们在艺术欣赏中接受教育,净化心灵。开展了《准则》《条例》知识竞赛,全县36名县级领导、400余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县直部门600余名党员观看总决赛,并将决赛表现出色的选手组成全县代表队参加市上决赛并荣获二等奖。近年来,举办专场反腐倡廉文艺演出100多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8万余人次。在县镇交通主干道、镇办所在地、部分中心社区(村)设置大型廉政公益广告牌500余面,讲廉政党课1000余场(次),发送廉政短信10余万条,通过大屏幕、电子显示屏播放反腐倡廉标语5万余条,举办党纪法规培训300余场次、受训2万余人次,拍摄警示教育片10余部,制作廉政微视频5部,被省市纪委媒体展播,向广大干部群众发放《监察法》折页宣传单10000份,在全县上下营造了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扎实开展纪律教育宣传月活动,邀请省、市专家、教授给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讲专题讲座6场次,受训干部3000余人次,全县各单位开展纪律教育党课、讨论交流260多场次,结合冯新柱案“以案促改”开展专题警示教育160多次,进一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纪律刻印在心、见之于行。二是打造廉政文化示范点。深入挖掘柞水先进典型人物身上的勤廉故事和丰厚的孝义文化内涵,打造以廉政文化墙、廉政文化长廊、廉政公益广告等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文化景观,建起反腐倡廉“防疫站”、德廉教育室13个,打造了营盘镇、县财政局、县农商行等一批廉政文化示范点。在高速路口3面大型户外广告牌和县城临河路3公里长59个宣传灯箱上设置廉政公益广告,建起廉政文化长廊6000余米、廉政文化墙200余面,打造家风家训馆5处、孝义好人馆1处,在国家4A级景区牛背梁入口——朱家湾红庙河农家乐集群建设了廉政文化、乡风文明一条街,每年有1000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于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同时,注重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建设廉政文化示范点,让干部群众都能易于接受。比如,营盘镇挖掘孝廉文化建起了“孝义好人馆”,在好人馆里展示了近年来柞水县评选的先进模范,用亲善之举引导群众心向朝阳、德廉孝廉并举;凤凰镇依托古镇厚重的文化传承,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评选活动,将评选出的好家规好家训制作成册,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鉴古知今;红色革命地红岩寺镇,充分发挥杨家山烈士陵园、本地湾红色村史馆等廉政文化的教育作用,开展了“宣廉、思廉、促廉”系列活动;县财政局积极把廉政文化融入到财政廉政教育、依法理财、内部管理等方面,建起德廉教育室、开辟廉政专栏,创办了“廉政书架”和“廉政影视角”;县文广局牵头,投资200余万元编排了该县近三年来最大的、涵盖廉政内容的历史情景剧《孝义川》,将体现孝、义、德、廉的文艺作品搬上舞台,参加了在榆林市大剧院举行的陕西省第十一届艺术节展演,累计演出200多场次,获得了陕西省优秀文化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出奖四大奖项,向社会传播了孝义、廉洁的正能量。三是建设廉政文化教育阵地。建设舆论宣传阵地,通过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打造廉政文化建设宣传舆论阵地,开办了柞水县纪检监察网站、清涟柞水微信公众号和新浪官方政务微博广泛、持续、深入地宣传廉政文化。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党风廉政建设宣传稿件1100余篇,通过柞水纪检监察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发布反腐倡廉工作信息8000余条,全县党员干部撰写反腐倡廉建设调研报告860余篇、心得体会7800余篇、网络评论文章500余篇,宣传展示了全县廉政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和成效。组织全县纪检监察干部配乐诵读《梁家河》,在微信公众号推送,反响热烈。建设文化艺术阵地,县文联、作协、书协、摄协、剧团等群众团体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廉政作品,通过《牛背梁》等杂志刊载,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各种文艺活动中,编演廉政剧目50余个、放映廉政影片100余部、创作独具特色的渔鼓节目20余个,形成了崇廉尚洁的良好社会氛围。先后编印《廉文大家读》《柞水县警示教育案例选编》等廉政文化教育资料16000余册,发放给全县各级干部。原柞水县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在县委党校院内,配有25块图文并茂的展板,5幅标语,5个展柜,内容分为理念篇、道德篇、实践篇、模范篇、警示篇五个部分,自2008年7月建立至2017年,开展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培训105期11600余人次。2018年,紧紧抓住县委党校迁建契机,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争取,计划投资200万元,在县委党校内规划建设1000平方米左右的廉政教育基地,融入“互联网+”、声光电等元素,推进网、视、报立体化发展,努力提高廉政文化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达到三个效果,彰显廉政文化建设“硬约束”

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注重彰显廉政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效,奋力提升全县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和辐射面。一是提高了干部素质。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党员干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通过有效的文化载体、文化形态、文化活动传播廉政文化,激浊扬清、惩恶扬善;通过具体生动的人和事潜移默化、影响、感染、熏陶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树立认认真真做事、干干净净做人的新时代廉政意识和信念,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社会、发展经济的能力。二是丰富了监督渠道。针对腐败现象往往见不得人,最怕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的特点,把廉政文化艺术活动送到老百姓家门口,既宣传了廉政文化,又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通过建设遍地生花的廉政文化示范点,提高了全县干部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在公共场所设置党务公开栏、政务公开栏,及时公开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及时公布、更新群众关心、关注的内容,提高了群众对规章制度和有关工作情况的知晓率,增强了群众的监督意识,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的热情,越来越多的人对违纪违法问题敢表达自己的不满、敢向县纪委监委举报,为全县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提供了正能量。三是倡导了清风正气。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对社会的辐射和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打造廉政文化宣传牌、文化墙、播放廉政电影、送廉进家庭等形式,全县的广大干部群众受廉政文化熏陶,长期耳濡目染,明确知道了党和政府旗帜鲜明地赞扬廉洁、提倡清廉,反对贪腐、惩治腐败,从情感上、心理上影响、引导、决定人们牢固树立廉荣贪耻的思想意识。各级各单位建立健全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党员干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遵守党纪法规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逐步养成,全县“三公”经费持续缩减、文件会议数量持续减少、陪同接待进一步从简,婚丧嫁娶新风正气渐推渐广,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观念得到越来越多群众响应,社会风气持续清正、向好。(柞水县纪委监委)


上一条:白河:第二轮巡察发现问题55项移交问题线索18件
下一条:华州区纪委监委召开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件专项研判会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