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富平县迎来了自县监委成立以来的首批新入职纪检监察干部,为了让新进干部尽快适应工作,经过统筹安排,特地为纪检监察兵量身定做了一系列专题培训,县纪委监委安排部分领导和室主任 “当老师”,“授课老师”通过分享工作经验、心得体会和诠释法规、剖析案例等方式,为新入职干部上好从高校“大学生”到纪检“小学生”的第一课。
公文写作——从“鄙言累句”到“层次分明”。“课上老师讲了很多公文常识和写作技巧,框架式、模块化的讲解之后,让我受益匪浅”。新进干部张智颖说。这堂课由办公室主任赵建强主讲,通过对公文进行分类讲解,从如何拟题到文章结构、结尾,层层渗透、环环相扣。用“刻狮子”、“绣花”来说明文书工作的细致入微、精益求精。通过分享给儿子的亲笔信,带大家细细体味文字传递的浓浓父子情。干部们收获的不仅是写作的方法,更是对工作的严谨态度。
《条例》解读——从“墨守成规”到“不拘一格”。“我们在办案的过程中,要学会分析思考问题线索,有时候‘坐下来比跑起来’更快,从下往上比从上往下更稳。”、“在工作中,一定要把《条例》规定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执纪执法”。办案经验丰富、业务水平突出的第八纪检监察室王兴旺主任在《条例》解读课上拿着自己手绘的办案流程图分享着自己的经验。坚持以挽救和教化党员干部为出发点,让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成为常态,这堂课既点出了《条例》的精髓,又留下很多思考,让大家在具体工作慢慢领会。
宣传报道——从“一窍不通”到“爽心豁目”。“有了先进经验,就应该分享;有了正能量,就应该传递。这就是宣传的意义。”县纪委办公室干部张欢在课后交流自己的感受时说。在省市县多次获得过表彰的县纪委宣传部长张毅在讲课时谈到,要学会捕捉信息点,新闻报道要有特色、抓典型、内容实、赶时间。往往一篇好的信息,既可以及时地汇报自己的工作,又能给他人借鉴,互相进步。这堂课启发了大家对于宣传报道的理解,在以后工作中,要善于留意观察、用心发现、乐于分享。
党风建设——从“茫然费解”到“得全要领”。“四种形态”之间有明显的违纪轻重和处置层次,党风政风监督工作重点在前两种形态上下功夫,用“新常态”的思维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实现“常态”和“大多数”,逐步改善政治生态,“少数”和“极少数”就会减少。在党风廉政建设课上,党风室主任雷向锋对年轻干部们讲到,要重点关注扶贫、生态环保、破坏营商环境等领域的党风政风问题,只有我们忙起来,党风政风才能正起来。“红脸出汗”是为了让党员干部及时纠正不正之风,发现问题于未然,解决问题于早期。大家对我们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意义的体会更加深刻了。
《监察法》学习——从“雾里看花”到“黑白分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监察委员会就是反腐败工作机构,监察法就是反腐败国家立法。县监委委员宋轶海从《监察法》的历史渊源开始谈起,通过依法履职过程中的多次实践,来说明其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讲解使受训干部对《监察法》有了全面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将进一步认真学习,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忠诚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
通过此次培训,既提高了年轻干部的宣传报道、公文写作的软件能力,又增强了对《条例》《监察法》等党规党纪、法律法规的宏观认识,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富平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