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使人精神明亮
郝岩
读书,是一个女子与文字相爱的过程,因为心里有爱,眼里有爱,内心就盛开着花一样的喜悦。在深夜,四周静寂,心思静谧,那些文字就是我统率的千军万马,我是思绪随它们飞扬,或喜或乐,亦伤亦悲。在喧嚣的世界,我们固守自己城池的宁静。
曾国藩说过,“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交朋友”。我相信这句话,读书的厚度决定生活的厚度,读书,就是喂养自己的精神与灵魂。
作为一名纪检人,应该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文字花园,在这座花园里,我们要耕耘,种植,享受收获的喜悦,我们在文字中静静行走,在墨韵书香的世界里,寻一份悠然与诗意,安放于人生,在滚滚红尘里,我们只是接受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淡泊,内心清朗,面色安宁,静享一份生命的超凡与脱俗。在清寂和平淡中,让生命如盛开的花朵,书写美丽的春天;让生命如精美的小诗,憧憬着悠远……
罗曼·罗兰说:“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我们纪检工作者,就要内外兼修,上班时严肃认真,闲暇读书习字,读书是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书香大国、文化大国的美誉。古语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我们有理由不读书吗?
我们在一滴水里看到清澈,在一片云里触到喜悦,在一朵花里品出芳香,在一本书里颉取幸福。我们的精神会明亮起来,心灵也不会枯燥无味,繁忙的工作会静心去做,亦会把清简的日子过得声色兼备。我们手中有了温暖的气息,脸上有阳光一样的笑容。只愿意就这样踏实的生活,把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田,打理的井井有条。
多读书,不要荒芜了思想的家园,精神明亮的对待亲人,对待朋友,对待工作,我们就活成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人生的路总会有各种的风景,守住心中的明亮与喜悦,总会有一盏灯火为你摇曳。
编辑:韩琳
清荷
崔巧玉
夏至那天,由老家再返咸阳,路上,看到一片荷田,碧绿浑圆的叶子在风中上下翻动,因刚下过雨,不时有灵动的珠露从叶上滑落。我看到的这片荷田,是在连片的田畈之中的一块,我看着它时,荷田中恰好也有三三两两的花苞探头看我。
我的家乡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雨量充沛,幼时,常随了伙伴们流连与夏季荷田之中。初夏开始,大秧移栽,小荷初露,一眼望去,水田阡陌之中,绿色的希望尽收眼底。待到芒种,部分水田秧苗鼓劲儿生长,沟渠水草丰茂,田埂之间间或种豆。荷田与秧田成片相连,我们穿了凉鞋提了小筐去田埂间找野菜和草药。早晨的露水很重,行走于草叶间往往会打湿我们的裤脚和衣襟。赶上雨后,最乐得去荷田转悠。荷叶上凝着未消的露水或者雨水,叶心如大碗兜着。荷到六月,已高过小孩人头,有为数不多的花骨朵探头张望。来往于田埂与田埂之间,偶然撞翻一张荷叶,层层叠叠的碧绿盘子“哗啦”倾覆过来,大半的衣服就受到这水露的“优待”了。湿了衣服,便跑到高处白杨树下去风干,缓过神来,惊觉好大好大的一片田啊,等荷花开了,该有多美啊。
现在,单位对面的公园就有荷,只因面积小,加之掩映在闹市之中的葱茏树木下,零零散散并不能成片,花开最盛时,才好过一点。记挂着,等花开时,好歹也去看看它。前几日,同事说,近来每日傍晚总会去公园走走。我立刻问,荷花开了吗?你知道荷花开了吗?他回:天暗,没注意。我不放弃,又问,你路过没看见荷塘有红色吗?他想一想说,记不清了,这么近,你可以去看看。是啊,穿过马路就是公园,进了公园左拐不远就是荷塘,我为什么没有去呢。其实,相机已经备好,我只是想,再等等,等到荷花满池,它开放,相见,便是最美的时候。
荷,亦与莲同。清莲同义为清廉,亦让我想到我们的为官者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精神风貌来。植物的心性,从来都是静默,清雅。色凝肤如脂,味轻香益清。周敦颐先生之《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应当为赞荷之上语了。寓意高洁,清廉,也正和当下社会大环境不谋而合。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需要为官正直,像莲一样的官员。
念荷,爱荷,为这万物中的一朵而心生感念。周敦颐已说过它的品性,这不难使我们想到,执政者应该心生莲花,执政为民,合理利用权力,公正廉洁,才不失为合格的执政者。它的精神,它的品质,它所散发出来的芬芳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水陌之上,于小轩或斜栏远望,会否有暗香盈袖,才会吟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欢。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一样说,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他逢的荷,在清华园里等他,在月色下,收纳这忧思人的感念。通感的用法,让我记住了那荷的“渺茫的歌声”,亦记住了不管见没见荷,圣洁高雅就在那里。严以律己,执法为民,党的纪律时刻在心中,我们的纪委工作者不正是这样吗?不管身处何地,不管身逢何时,共产党员的誓言,共产党员的标准始终是他们工作生活的指路明灯。
编辑:韩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