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反腐败高压态势下,虽然“四风”问题越来越少,但新的腐败手段不断出现,花样不断翻新,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四风”障眼法开始凸现。
隐蔽的“四风”危害大、难查处,不及时纠正处理的话,会让更多的人误以为是默许的,跟着效仿,有可能形成蔓延之势,使反腐败成果打折扣。就如何应对,提几点建议。
一要依靠群众参与。“四风”问题群众受害最大,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群众比各级纪检部门更容易发现存在的不正之风,因此,纪检部门不能关起门来反腐败,要切实提高群众反映问题和表达意见的积极性和便利性,鼓励引导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反映检举党员干部存在的隐形“四风”问题,才能让“隐身衣”在众目睽睽之下无处躲藏。
二要深化细化制度。“四风”问题表现形式复杂多样,需要有严格的尺度来衡量,制度规定越细,“四风”隐身钻空子的余地越小,制度执行越严,敢于以身试法者越少。因此,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包括党内民主制度、民主集中制、干部人事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反腐倡廉制度等,发挥制度的刚性作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
三要强化公开监督。各级党政组织要严格落实党务、政务公开等规定,特别是抓好三公经费的公开,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防止违规违纪问题发生。纪检监察组织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加大明察暗访力度,紧盯关键节点,瞄准重点对象,打开监督的聚光灯,使“隐形四风”问题无处藏身。
四要严肃执纪问责。严肃执纪,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所以说,反“四风”也要讲“认真”二字。如果顾及情面,敷衍搪塞,搞形式,走过场,即使问题摆在眼前也不去秉公查处,那么就根本无从谈起反对“四风”。因此,不但要善于鉴别隐形的不正之风,还要勇于查处不正之风,对相关单位和当事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戳到违纪违法者的痛点,从而使其痛定思痛,痛改前非,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编辑:马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