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打印

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之五

上下联动 全国一盘棋

党章明确规定,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新形势下,省区市巡视工作要不折不扣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形成中央和省一级巡视工作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的态势。

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如何落实到省一级,是关乎全局的大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央纪委查处的中管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很多都是发生在担任下级一把手期间;有的省已查处的领导干部中,半数以上属于带病提拔,有的一把手甚至带病在岗10年、20年,屡被提拔。廉洁自律底线被突破,政治纪律红线被虚置,就会严重破坏政治生态,污染从政环境。如果省区市党委不作为,不把腐败遏制在基层,让有问题的人逐级提拔,最后就会把问题全部推给中央。在反腐败问题上,只靠中央抓,那能抓得过来吗?只有形成全链条,上下联动,才能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巡视监督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平台,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督促省区市党委加强监督,把巡视工作向地市县一级延伸,就是要盯住一把手和班子成员,使他们自进入主要领导干部行列起就受到严格的管理监督。只有震慑常在、监督常在,才能做到抓早抓小,防止带病层层提拔、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这也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所在。

伴随着中央精神的明确,在中央巡视组的示范带动下,各省区市对巡视内容、方式方法、组织制度进行探索创新,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积累了不少好经验。但是,当前省区市巡视工作发展还不平衡,面临不少问题。有的地方党委旗帜不鲜明,没有把巡视工作当成主体责任去落实,而是推给纪委、组织部,个别人甚至发现了问题后,还在那里当看客、说客。省委“五人小组”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有的党委书记听取工作汇报时讲表态的话多,不对巡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也不梳理、研究和处置反映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有的巡视组缺乏责任担当,聚焦“四个着力”不够,发现问题能力不强,不能摆脱人情干扰。有的地方巡视成果运用不充分、移交问题线索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缺乏保障,严重影响了巡视效果。

巡视工作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具体化。是不是重视巡视工作,反映的是从严治党的态度坚决不坚决,采取的措施硬不硬,责任担当强不强。省区市党委书记要坚强有力地领导好本地区的巡视工作,多提出具体要求。要健全完善省区市党委常委会定期研究巡视工作制度,“五人小组”要认真听取每轮巡视综合汇报。针对发现的问题,党委书记的讲话不能只是点个卯、表个态,必须旗帜鲜明对重点问题的人和事提出具体处置要求。省委书记的巡视讲话要向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报备。要充实力量,扩大覆盖面,充分发挥巡视监督的效力。

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的要求是十分明确的,关键在联系实际、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要推动省一级巡视工作真正深入下去,形成以中央巡视为主体、省区市和中央单位巡视为基础的工作格局。

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之六

不负重托 不辱使命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保障和关键所在。巡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是一项重要的、严肃的政治工作。落实中央巡视工作方针,最终靠人,靠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巡视队伍。

中央巡视组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是代表中央去巡视的,背负着中央的信用和权威。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部署,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握中央巡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要求。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根据中央部署与时俱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的能力越来越强。实践证明,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和巡视工作方针完全正确。现在,我们要把问题再想深一些、透一些,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联系起来思考,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坚持党的领导决不能羞羞答答、遮遮掩掩。要以巡视为契机,猛击一掌,唤醒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章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强化党在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要查找体制机制障碍、管理和制度漏洞,提供深层次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建议,为冲破利益藩篱、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支撑。巡视组要有这样的政治水准。

全面从严治党不是口号,关键是看敢不敢担当、能不能忠诚。要把责任担当体现在扎实的工作上、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要理直气壮地开展巡视,真找问题、敢于较真。无论地方、部门,还是企业、事业单位,都是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领导下工作的,遵守同一部党章、同一套纪律。各自单位有特殊性,但坚持党的领导没有特殊。党要管党,首先是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体现了对党的态度,党委就要管这个,巡视也要检查这一条。衡量巡视成效的标准,就是能否准确发现、如实汇报、促进改正问题。反馈问题要聚焦党的领导,要具体、有针对性,对问题要点到痛处、实处,既对党委提出要求,也对纪委提出要求,推动被巡视单位从严治党,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对发现的问题,被巡视对象和相关单位要闻风而动、立行立改,改好了,就能增强党员和广大群众的信心。

巡视纪律就是政治纪律。巡视组是监督别人的,更要严守政治纪律、执行各项制度。巡视干部要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谦虚谨慎,切实改进作风,扎实深入工作;必须按程序办事,落实请示报告制度,时刻紧绷保密这根弦,严肃保密纪律,决不能跑风漏气。对巡视干部来说,守住干净底线尤为重要。千万不能别人的问题还没发现,自己先被发现了问题。严师出高徒。巡视组长、副组长要把握好服务、管理和监督的关系,领好班子、带好队伍,把巡视组党支部建成坚强战斗集体。要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巡视组成员应主动提出组织不掌握的回避事项。对不适合做巡视工作的干部,要坚决调离。

加大纪律审查力度、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之一

讲政治 顾大局

纪律检查机关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党在一个时期的政治任务来开展。纪律审查工作,是党章赋予纪委的神圣职责,是严肃党纪、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必须从政治和全局上来把握,在处置每个反映问题线索、审查每个违纪案件中,始终做到讲政治、顾大局。

纪律审查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这是我们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根本保证。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中央纪委和各级纪委在党中央和同级党委、上级纪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对违纪违法干部的审查都是经中央和同级党委批准进行的,历来如此。所以,党的纪律审查是政治性极强的工作,必须时时刻刻绷紧讲政治这根弦。反腐败协调小组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的重要形式,要进一步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同司法、审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保证反腐败斗争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纪律审查要服务于遏制腐败蔓延势头这一目标任务。做好纪律审查工作,必须深刻分析和把握反腐败斗争形势。当前,“四风”问题趋于隐蔽、转入“地下”,而且花样翻新;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现象普遍存在,执行党规党纪失之于太松,松到破了底线;一些党员干部仍然不收敛不收手,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还在增多。这些都表明,腐败蔓延势头没有得到完

全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判断没有过时。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是中央确定的政治任务,是形势所迫,必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纪检监察机关处在反腐败斗争的最前沿,不仅要埋头苦干,更要抬头看路,把中央精神吃透,牢记于心。要保持冷静清醒,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把握好纪律审查工作的力度和节奏,以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以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

重程序是讲政治的具体表现。反腐败工作高度敏感,无论对哪个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进行审查,必须把规矩进一步明确起来,加强请示报告。这不是一般的工作程序问题,而是政治立场、政治纪律问题。管纪律的更要守纪律、守规矩。纪律审查进展情况特别是拟立案、重点初核案件,要事先向分管领导报告,分管领导也要及时向主要领导报告,之后再正式行文请示。决不能先斩后奏,更不能搞倒逼、“反管理”,把事儿办得差不多了,甚至已经是既成事实了,再往上一端。在纪律审查工作中,不仅要报告结果,也要报告过程,这样才能有“领”有“导”,才真正叫领导。这既是对上负责,也是工作程序,更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做得越扎实越好。

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旗帜鲜明、态度坚决,人民群众满怀期待。纪检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融会贯通、透彻理解,结合实际见诸行动,扎实深入做好纪律审查工作,依纪依法惩治腐败。

加大纪律审查力度、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之二

突出执纪特色

全面从严治党,严明纪律既是应有之义,也是治本之策。在当前“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党的纪律审查工作要不断与时俱进,通过深化“三转”,把纪律和规矩挺到最前沿,突出执纪特点,体现纪律审查的政治性。

纪律审查不是简单的办案,不能搞单打一。纪检监察室深化转职能,就是要守住依“纪”进行监督执纪问责这个定位。党章明确规定,纪委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过去人们把纪委内部的纪检监察室称作“案件室”,评价干部也动不动就说“办案能力强”,好像纪委只负责办案。如果只是办案,纪委职责范围就变窄了,也不准确了。十八大以后,中央纪委把“办案”改叫“纪律审查”,把“案件室”改称“纪检监察室”,把“案件线索”规范为“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这些都不仅仅是称谓的改变,更是内涵的深化,体现了职能的重大转变,是对党章规定的回归。

维护党的纪律是纪检机关的职责,纪律审查首先要审查违纪行为尤其是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的行为。党内审查是纪律审查,不是司法检控,一个是依“纪”、一个是依“法”,二者不能混淆。有的领导把法律当成纪律审查的尺子,只重视查办能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纪律审查报告、审理报告也还是传统的“三段论”,混同于司法机关的起诉书,主要体现违法问题,把违纪问题当成注脚。党员违法必先违纪。贪污腐败等问题毫无疑问是纪律审查的重点,但违反纪律恰恰是这些问题的开头,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纪委不光要办大案、打“老虎”,更要用党章党规党纪去衡量党员干部行为,用纪律的语言去描述违纪行为,线索处置、立案调查、审理报告都要体现出“把纪律挺在前面”的要求。要对照“七个有之”、“五个比如”,把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问题查清楚,不能一看不涉法就放过。搞假年龄、假学历、假婚姻,篡改档案,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这都不是小错误,而是欺瞒组织,是对党不忠诚;买官卖官不是简单的行贿受贿,而是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组

织纪律的行为;搞攻守同盟、转匿赃款赃物,就是对抗组织调查。把纪律严起来,做到经常化、长效化,动辄则咎,就是要告诫全党,必须守住纪律这条底线,这样才能实现党的自我监督、自我净化、自我革新,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要转变政绩观,抓早抓小。反腐败是把双刃剑,打的是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疼的是组织,损害的是党的形象。对每个违纪违法干部的惩处,给他本人带来的损害远没有对党组织的损害大。过去有种倾向,纪委以办大案要案论英雄,甚至有的人手里攒着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不少,但对“小问题”视而不见,总是先等等、再看看,“养大了”再办,一处理就“算总账”。这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对干部不负责!平常不红脸,等出事了就不是红脸的问题,再去提醒也已经晚了。“老虎”怎么长大的?实践证明,就是一路腐败、一路带病提拔过来的。惩是为了治。如果在出现苗头的时候提醒提醒、警示警示,就可以避免问题小变中、中变大、单变双,最后演变成违法犯罪问题。纪检机关要认真反思,回归党章规定的本职,逐步完善机制制度,发现线索要及时追踪,有了反映就及时提醒,对一些蛛丝马迹也不能忽略,决不能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严明纪律不能时紧时松,要体现在日常管理监督中,每日每时都要做,有病就要及时治,这才是对干部的真正爱护,对党纪的切实维护。

对一个执政党来说,把纪律这条线看住了,就不至于出现大的问题。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构,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必须改变惯性思维、找准职责定位,依纪监督、从严执纪,维护纪律的严肃性。

编辑:马海东


上一条: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纪检监察干部要在四个方面作表率
下一条:纪律挺在前 勒马悬崖边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