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安市长安区的城区干道和田间乡野,最吸引眼球的就是这里浓厚的廉政文化气息。在电子显示屏、在公益广告牌、在路边墙面上,一个个内涵丰富的廉政故事、一幅幅意味深长的廉政漫画、一句句发人深省的廉政格言分外醒目,过往行人无不驻足观看。这就是该区廉政文化建设成果的一个个“展板”。
近年来,长安区注重发挥廉政文化“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功能,坚持把教育作为突破口,充分挖掘长安本土特色文化,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工作长效机制,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实效,有力推动了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氛围。
开展主题鲜明的廉政教育
2011年4月21日,革命圣地延安,长安区160余名中层主要领导面对革命英雄张思德同志的墓碑,庄严地重温入党誓词,心灵接受净化和洗礼。之后,在延安中央大礼堂、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大家一次次受到熏陶和教育,通过这次延安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全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树立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理念,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党性修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厉练。
充分发挥廉政教育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这是该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在教育对象上,突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并把管钱、管物、管人等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教育与引导他们树立廉洁理念,坚持廉洁奉公。在教育方法上,坚持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经常组织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廉政准则》等党纪法规,力求熟知内容、规范言行。组织全区纪检监察干部50余人赴井冈山参观学习,对22个街道新任监察室主任进行业务培训。同时用反面教材进行警示提醒,组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200余人到西安监狱参观;召开全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000余人参加的警示教育大会,由西安监狱和陕西女子监狱7名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现场接受警示教育。在教育时间上,主要结合重要政策法规的出台,及时进行宣传教育,在第一时间吃透有关精神。2012年12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颁布后,及时组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学习,以便学习贯彻、对照检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使工作作风更加扎实。平时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进行随机教育,使廉政教育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弘扬富有特色的廉政文化
2009年2月,汇集廉政典故、廉政警言、长安廉吏于一体、富有文化韵味和教育功能的书籍《清风细雨润长安》编印完成。
该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从中汲取了不竭的动力,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决心,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推动廉政文化建设深入持久开展。2012年以来,杨虎城烈士陵园、长柞工委纪念馆等一批廉政教育基地相继建成,各街道各部门陆续组织党员干部参观,接受教育。
注重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使廉政文化宣传经常化、活动普及化。以“六进”活动为契机,在机关、学校、农村、社区、企业、家庭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廉政文化活动。近年来,共举办廉政知识竞赛20余场,廉政文艺晚会10余场,参与人员和观看群众多达15000人次;发廉政短信12000余条,制作廉政广告牌100余块,配发廉政书籍3000余册、教育光碟500余盘,举行以“思廉促廉”为主题的读书会、座谈讨论30余场次,举办“清风伴我行”演讲比赛。区纪委分批召集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家属召开座谈会,给她们宣讲有关廉政知识的同时,引导其畅谈助廉感受,发挥好“廉内助”作用。
一位机关干部告诉笔者,现在一走出办公室就看见廉政橱窗,走近机关大院就看见廉政警示牌,晚上出去纳凉看的是廉政晚会,外出坐车沿途看的是廉政公益广告,就连节假日出去散步走的都是廉政文化长廊,在如此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中工作和生活,耳濡目染,整天受到熏陶和教育,清正廉洁的意识早已深深扎根于心底。
健全保廉促廉的长效机制
为加强对廉政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2009年5月,区纪委就成立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宣教室主任和相关部门领导为副组长,负责检查和指导各级各部门开展廉政文化工作,并对全区廉政文化建设做出总体谋划,着眼发现问题,重点研究对策,督促抓好落实。领导小组自成立以来,共召开工作协调会20多次,研究议题30多个,发现并解决问题70多个,有效推动了廉政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各级班子考核范围,规定凡对此项工作不重视,不认真开展有关文化活动的单位,由区纪委对其领导进行诫勉谈话,责令限期改进。对动作迟缓,不见效果的,年终考核时不得评为优秀等次。2010年5月,全区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学习宣传月活动,某局以业务忙为借口不积极参与,致使活动内容在该单位没有得到很好落实。针对这种情况,区纪委毫不手软,在半年工作考核时,对该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做了扣分处理。该局领导事后坦诚直言,以后若再不重视廉政文化建设,我这个局长就不称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