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廉政文化,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持之以恒的长期任务。我们必须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廉政文化建设注入新理念、新思想、新活力,不断把廉政文化建设引向深入。为此,必须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一是在价值取向上,要突出“崇廉尚洁”这个重点。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廉政建设只有注入文化的基因,才会赢得恒久的生命。廉政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崇尚廉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以廉洁从政法规制度为支撑,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文化润其内,养德固其本”。廉政文化建设在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着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是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重要环节,是促进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廉洁从政的重要保障。廉洁与腐败,既是一种从政行为,又是一种文化现象,表现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当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不仅是一场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文化斗争。目前社会上不同程度存在的“羡腐”心态和“笑贫不笑贪”的扭曲现象,表明腐败已经成为一种不良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了一些人的日常行为模式之中。没有文化上的认同和支撑,反腐倡廉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反腐倡廉,不仅要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腐败问题,而且要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坚决抵御腐败文化的影响,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用廉洁理念来引导人、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真正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是在目标定位上,要突出“廉洁政治”这个重点。报告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和“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治国理政的理念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讲话中更是强调:“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建设廉洁政治,干部清正是基础,政府清廉是关键,政治清明是核心。而建设廉洁政治,实现“三清”目标,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在全社会弘扬廉洁文化,荡涤腐败文化,让“潜规则”没市场,让“走后门”没机会,让“不廉洁”遭唾弃,让廉洁成为一种社会文化、一种价值取向、一种不懈追求。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以建设廉洁政治为目标,以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核心,以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路径,着力建设廉洁的社会文化,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用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去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廉洁的政治文化,促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淡泊名利,恪守宗旨,执政为民;建设廉洁的职业文化,促使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克己奉公,遵纪守法;建设廉洁的组织文化,促使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公正透明,诚实守信,廉洁高效,进而将廉洁理念根植于社会大众的灵魂,推动和促进整个社会的气正风清。
三是在功能发挥上,要突出“阵地意识”这个重点。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我国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较量更加激烈,廉洁文化与腐败文化的交锋也更加突出。大量事实证明,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同样,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必须强化阵地意识,旗帜鲜明地弘扬廉洁文化主旋律,切实做到以正压邪、激浊扬清。为此,必须注重发挥廉政文化教育塑造的功能,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发挥廉政文化规范约束的功能,在全社会培植清正廉洁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发挥廉政文化舆论导向的功能,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发挥廉洁文化的监督制约功能,增强群众的监督意识和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形成对腐败行为“人人喊打”的氛围,促进党员干部遵守制度规范和党纪国法,依法从政、廉洁从政;发挥廉政文化凝心聚力的功能,使党员干部自觉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四是在文化载体上,要突出“精品创作”这个重点。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廉政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全面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其以文化人、以廉育魂、引领风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强化廉政文化的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只有定位高、制作精、底蕴深的品牌才能推进廉政文化深入人心。要把反腐倡廉思想与文化元素有机结合,把廉政题材纳入文学艺术创作、舞台艺术生产、电影和电视剧制作,以及报刊图书、音像电子与网络出版计划,着力打造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具有陕西地方特色的廉政文化精品力作,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艺,使廉政思想渗透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让廉政文化艺术作品影响最优化、社会效益最大化,达到传递清廉、启迪心智、震撼情感、净化心灵的良好作用,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廉政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五是在传播方式上,要突出“现代传媒”这个重点。现代传媒特别是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日益成为人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是信息传播的主力军,具有覆盖面广、表现形式丰富、影响力深远等特点。随着网络文化的渗透和冲击,廉政文化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文化这一最活跃、争夺最激烈的新型载体的参与。网络文化既为我们拓展了廉政文化的载体,丰富了廉政文化的内容,创新了廉政文化的传输方式,同时,网络文化是一柄双刃剑,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我们要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网络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按照党的十八大“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以及“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的要求,充分发挥现代传媒在传播廉政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廉政文化传播平台。要着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把廉政文化渗透到网络文化,融合到网络文化之中,创新廉政文化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探索更加生动形象的载体、品种和风格,积极运用数字、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廉政题材影视化、动漫化、数字化,不断提高廉政文化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六是在工作措施上,要突出“求实创新”这个重点。求实创新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着力点。一要体现渐进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文化的影响力是渐进的,缓慢的,润物无声的,但一旦产生影响,便是长期的,稳定的,带有根本性的。廉政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个长期不断持续推进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不能急于求成。二要体现特色性。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陕西红色文化和三秦乡土文化资源,坚持把廉政文化寓于地方特色文化之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三要体现影响力。结合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部署,在全面推进“六进”活动的同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着重策划和抓好一两项重点任务,有声有色、凸显亮点,力争每年都取得新进展。四要体现实效性。廉政文化建设要取得实效,同样“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同时,要注意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切实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力戒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